從高風險家庭搶回男童 社工趙佳儀獲紫絲帶獎:堅守道路終見陽光灑落

衛福部今天舉辦「紫絲帶」獎頒獎典禮,社政領域獲獎者、桃園市家防中心聘用社工督導趙佳儀說,社工環境不那麼友善,但秉持熱忱,一定能看到陽光遍灑世界的那一刻。記者林琮恩/攝影

保護性社工站在社安網第一線,服務受虐兒少、受暴婦女等個案,默默付出卻很少浮上枱面。衛福部今天舉辦「紫絲帶」獎頒獎典禮,社政領域獲獎者、桃園市家防中心聘用社工督導趙佳儀說,她擔任篩派案社工,團隊每天要處理上千件通報案件,在與案家通話的30秒至3分鐘之間,取得所需資訊、評估風險,「社工環境不那麼友善,但秉持熱忱,一定能看到陽光遍灑世界的那一刻。」

篩派案社工工作,是整合資訊,評估通報進社政風險的案件嚴重性,並指派脆弱家庭、保護性社工等合適領域社工前往現場服務,雖不是直接服務個案,但工作重要性不減。趙佳儀表示,她服務的桃園市家防中心,每天至少處理兒少、成人社安網通報案件1千件以上,要在非常短時間內,按照通報表內容,指派合適領域社工服務,並藉由資訊蒐集,讓保護性個案更快被接住。

趙佳儀說,獲得紫絲帶獎,不僅是她個人的榮譽,更代表篩派案社工被認定爲保護性社工前線,她與同仁經常要在很短時間內評估,高危險個案是否要去驗傷,或需要儘快被帶離開危險情況,接受安置,有時則爲了搶救個案,花上一整天時間「找人」。

某次,一對曾被列脆弱家庭服務對象的兄弟,哥哥突然消失,校方回報已一段時間未到校上課,趙佳儀評估,該案家有藥、酒癮史,且男孩在學校曾被發現身上疑似有傷勢,因此積極設法找人,同仁上網翻看男孩家長社羣動態、確認動向,也與警方婦幼隊聯繫,從早上找人到晚上8點,男孩終於接電話,與兒少保護社工約在一處麥當勞,社工及警方前往,把人「搶回」。

趙佳儀說,男孩被帶回安置時,不僅骨瘦如柴,脊椎清晰可見,且身體骯髒不堪,同仁立刻翻展沐浴用品,讓他洗澡,安置一個月後,再見到男孩,對方不僅體態良好,精神狀況也佳,還會親切向社工叔叔、阿姨打招呼,「那一刻讓我印象深刻,也非常感動。」

雖然經常和個案或同仁在辦公室待到深夜,即使回到家,一通電話通知個案情況危急,就必須趕回辦公室處理,趙佳儀表示,她仍不後悔擔任保護性社工,也很感謝丈夫理解這是她想做的事,結婚10年來願意在她爲個案奔走時接手照料孩子,讓她自己的家不至於分崩離析,「雖然環境不友善,但破曉之前總是特別黑暗,願意保持熱忱、堅守這條路的人,一定能看到陽光遍灑世界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