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伏牛山麓到剛果河畔”,營收首破2000億後洛陽鉬業或啓新一輪併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從伏牛山麓到剛果河畔,從中原腹地到全球舞臺……”洛陽鉬業的年報高度概括了公司近些年的發展。
4月26日,該公司發佈一季報,當期營收表現穩定,但是在銅、鈷價格上漲的拉動下,公司淨利潤達到39.46億元,較上年同期再增90.47%。
而作爲最主要利潤來源的銅、鈷產品,則出自洛陽鉬業前期收購的剛果金KTM、TFM兩大“世界級礦山”。憑藉對以上項目的成功運營,2024年公司銅產能已經躋身全球前十位,並蟬聯全球第一大鈷礦生產商,當期公司營業總額更是首次突破2000億元。
截至目前,洛陽鉬業在剛果金擁有6條生產線、60萬噸/年以上的產銅能力。不過,TFM西區、KFM二期尚處於前期勘探階段,公司原定的80-100萬噸銅產能目標需要到2028年才能實現,這意味未來三年公司缺少一些確定性的業績增量。
而隨着近期30億元溢價收購加拿大Lumina黃金公司股權,以及洛陽鉬業管理層大規模調整等更多信息的對外釋放,公司的中期業績增量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洛陽鉬業在手貨幣資金高達320.5億元。
上週末披露的公告也顯示,公司董事長袁宏林、副董事長李朝春申請辭職,而即將履新的闕朝陽、劉建鋒等人則普遍具備國際礦業投資併購、開發運營等方面的豐富經驗。
種種跡象表明,洛陽鉬業很可能會展開新一輪的外部併購,以推動公司規模、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
銅、鈷漲價業績驅動明顯
對於洛陽鉬業2025年的產能釋放情況,本報今年1月報道曾指出“經過2024年產能的全面爆發後,加之暫時沒有明確的新增產能釋放,2025年公司銅、鈷產量增速預計會有所回落。”
同時,公司2025年度經營計劃也顯示,公司當期計劃產銅60-66萬噸,2024年公司銅產量則達到65.01萬噸,相當於今年公司銅產量至多小幅增長。
從一季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整體產量略超預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洛陽鉬業人士處瞭解到,今年2月公司KFM、TFM兩大項目的銅產量,雙雙創出單月曆史新高。
最終,一季度公司銅產量達到17.05萬噸,環比2024年四季度的17.4萬噸略降,但是年化產量超過了上述66萬噸的產量指引上限,並帶動其副產品鈷產量增長20.68%。
需要指出的是,KFM、TFM項目所在的剛果金今年2月曾經宣佈暫停鈷出口四個月,以應對全球鈷市場供應過剩的局面,這使得一季度國際鈷價出現明顯上漲。
Wind數據顯示,出口禁令發佈前,英國MB鈷(標準級)維持在10美元/磅的低位波動,禁令發佈後的一個月則最高升至16美元/磅以上。
加上倫銅價格處於相對高位、季度均價高於2024年同期,洛陽鉬業的銅、鈷產品營收和利潤率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拉動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司銅產品增加7.14個百分點至55.21%,鈷產品則增加24.81個百分點至61.42%。
而從公司實際銷售數據來看,上述鈷出口禁令在一季度暫未對洛陽鉬業銷售端構成影響,當期公司鈷產品銷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僅僅同比下降0.24%。
不過,由於發貨、運輸和交付存在一定週期,以及上市公司營收確認等因素影響,剛果金對鈷出口限制可能會滯後反應到洛陽鉬業的財報中。
比如在後續披露的半年報中,該公司鈷產品銷售可能會出現銷量下降、庫存上升的情況。
這意味着,公司二季度的鈷產品銷售及整體業績表現存在一定波動的風險,當然這也只是階段性的影響,此前洛陽鉬業也已經經歷過類似狀況。
2023年因爲剛果金權益金事件,洛陽鉬業旗下的TFM項目出口也曾受到階段性影響,而最終在權益金問題得到解決、出口恢復後,公司所累計的庫存也如期轉化成業績,並幫助公司營收、利潤指標大幅增長。
而如果從限制鈷出口刺激價格上漲的角度來看,上述出口禁令對公司業績反而構成利好,無非是銷售和確認收入的時間稍晚而已。
30億元“高位買金礦”
面對持續創新高的國際金價,洛陽鉬業在自身業務佈局上也在不斷調整。
繼2023年出售澳大利亞NorthparkesMines銅金礦後,公司近期再次宣佈斥資5.81億加元(約合人民幣30.6億元)收購黃金資產。
根據洛陽鉬業公衆號消息,公司4月21日宣佈,經其投資委員會批准,將以全現金方式收購加拿大上市公司Lumina黃金全部已發行和未發行的所有普通股。
Lumina黃金的核心資產,爲厄瓜多爾Cangrejos金礦項目,並持有其100%權益。
洛陽鉬業指出,該礦爲典型的斑岩型礦、體量大、埋藏淺,全露天開採且剝採比低,加上週邊電力、水資源、道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完備,因此開採成本將具競爭力。
另據2023年預可研報告及中金公司研報,Cangrejos項目初始資本投資約9.25億美元,礦山服務年限約26年,年均黃金產量約37萬盎司(11.5噸)。
從經濟性看,抵扣副產品後AISC成本(全部維持成本)約671美元/盎司,位於2024年全球金礦AISC成本曲線15%分位以內。
反觀當前國際金價,倫敦金現貨最新價已經保持在3300美元/盎司以上,即便後續金價出現50%的下跌,洛陽鉬業的上述收購也具備非常可觀的利潤空間。
實際上,雖然洛陽鉬業去年營收高達2130億元,但是公司主要盈利卻是來自於KTM、TFM兩大“世界級礦山”。
隨着上述項目既有產能的釋放,後續產量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隨之縮小,其二期項目的建設和資源開發可能需要等到2028年,在此之前洛陽鉬業中短期內缺少一些確定性的增量項目。
所以,公司本身也需要尋找一些確定性較強的業績增量,而外部併購則是礦業公司始終繞不開的選項。
“要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加公司的資源儲備、項目建設,這是實現企業增長的必然選擇。”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近期在業績說明會上指出。
結合紫金礦業現有的資源儲備,金、銀也可能會成爲該公司後續併購的重要礦種。
實際上,受益於前幾年持續穩定的盈利,洛陽鉬業當前的現金流非常充裕,具備展開新一輪併購的基礎條件。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入淨額接近32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8.4%。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洛陽鉬業在手貨幣資金更是多達320.5億元,加上應收款、存貨等在內的流動資產更是達到923億元,而其資產負債率亦控制在50.4%左右。
而隨着公司啓動對上述金礦項目的收購,也打開了洛陽鉬業展開新一輪外部併購的想象空間。
管理層調整匹配“三步走”戰略
上述公司可能加碼外部併購的判斷,從其他一些公開信息上也可以找到相關佐證。
4月26日,洛陽鉬業披露的增補執行董事候選人及高管變動公告顯示,因個人原因,公司董事長袁宏林、副董事長李朝春雙雙辭職,同時引入闕朝陽等四人出任公司常務副總裁、首席運營官等職務。
上述管理層的調整,在洛陽鉬業披露年報時已經有所鋪墊。
“對標全球先進同行……我們在資源儲備、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人才建設上還有明顯的差距,目前公司的組織能力不足以支撐未來全球礦業的競爭格局。新一輪組織變革與進化,是我們走向新目標的必經之路。”洛陽鉬業董事會在年報致辭中指出。
同時,公司董事會表示,將持續管理升級,既要引進採、選、冶領域的頂尖專家,也要引進製造業的管理精英——他們帶來的“成本絞殺”能力,正是資源行業最稀缺的基因。
此次履新的四位公司高管,亦符合上述公司董事會給出的專家定位。
其中,闕朝陽爲洛陽鉬業新任常務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是中國黃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澳大利亞地質學家學會會員。
同時,他還曾經擔任紫金礦業集團海內外多個大型項目、區域公司、事業部總經理,集團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在礦業投資併購、勘查、項目建設及運營具備豐富經驗。
履新首席投資官的劉建鋒,則具備中海油、復星國際洛克石油、洲際油氣等企業任職經驗,並曾經主導多宗大型跨國併購與資源整合項目。
上述在併購領域具備豐富經驗的闕朝陽、劉建鋒二人,目前已經被確定增補爲洛陽鉬業第七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候選人,公司對併購方面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被任命爲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的Kenny Ives、副總裁譚嘯,則是側重於公司國際化水平的提升。
Kenny Ives,出自全球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2011年至2021年期間曾經擔任後者鎳礦部門負責人。
根據媒體報道,Kenny Ives曾與嘉能可的銅業交易部門、煤炭資產業務負責人,共同成爲嘉能可CEO的候選人。
不過,在2022年Kenny Ives選擇加入洛陽鉬業子公司IXM,並出任其首席執行官,加上Kenny Ives長期深耕礦業與貿易領域,在國際大宗商品銷售和貿易、運營、風險管理亦擁有豐富經驗。
相對年輕的譚嘯,則具備華爲挪威、利比亞等多地子公司總經理職務,在國際化團隊建設、國際市場開發和客戶拓展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
不難看出,洛陽鉬業上述管理層的選擇,主要集中在外部資源併購、企業國際化兩個方面,而這又與公司整體發展戰略相匹配。
根據年報,洛陽鉬業確定的“三步走”發展目標爲,第一步“打基礎”降本增效,通過組織升級和全球管控模式的建立,構建系統,完善機制,築巢引鳳,吸引礦業精英,做好儲備;第二步“上臺階”產能倍增,加快TFM混合礦、KFM兩個世界級項目建設、投產。伴隨產能的提升,隊伍在建設世界級項目中得到錘鍊。用現代化的治理方式,更加有效管控分子公司,全球治理水平全面上臺階;第三步“大跨越”創世界一流,企業規模、現金流水平達到新的高度,人才隊伍和項目儲備達到新的要求,圍繞重點區域和重點品種,謀求更大的發展,實現願景目標。
而結合公司TFM、KFM項目產能釋放情況,洛陽鉬業或許已經開始向“大跨越”階段過渡,引入併購能力、國際市場拓展能力更爲突出的管理層亦是必要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