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發到控制 乳癌治療打持久戰

醫師提醒符合公費乳癌篩檢資格的女性,務必善用每2年1次的檢查機會,爭取早期診斷與治療。(鄭鬱蓁攝)

一名50多歲女性治療第2期乳癌後病情穩定逾6年,日前卻出現肝轉移,導致肝功能受損,經醫療團隊評估採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不僅症狀改善,肝功能也逐漸恢復,象徵乳癌治療已邁向持久控制的階段。

萬芳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蕭炳昆指出,亞洲乳癌患者的發生年齡中位數約在50歲,相較於歐美提早約10年,且即使完成治療仍可能面臨復發風險。以預後較佳的管腔A型早期乳癌爲例,患者在治療後的10年內仍有約10%的復發風險。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燿宇指出,健保給付的新一代ADC是轉移性乳癌患者的治療新希望,就像導彈一樣,可精準引導化療藥物進入癌細胞並引爆,如特洛伊木馬般在腫瘤內釋放毒性,精準攻敵、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還具有「旁觀者效應」,連帶攻擊周圍癌細胞,打擊更全面。

謝燿宇說,HER2弱陽性相對於傳統HER2強陽性乳癌患者,其HER2受體表現比較微弱,過去無法申請健保給付標靶藥物,病情控制成效也有限,如今新一代ADC對於微弱訊號的HER2受體也有反應,提供這羣患者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許多早期乳癌沒有明顯症狀,例如腫瘤小於1公分或位於組織深處時,須透過乳房攝影等篩檢工具才能發現。蕭炳昆呼籲,符合公費乳癌篩檢資格的女性務必善用每2年1次的檢查機會,爭取早期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