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阪城看國民黨六人競逐 誰能在杜鵑不鳴時開新局?

▲筆者遊大阪城有感,以日本戰國三雄的政治性格,來觀察國民黨主席參選人,誰纔是符合時局的「造王者」 。(資料照/免費圖庫pixabay)

●吳春城/民衆黨前立委

這幾天人在大阪世博,特地花了一整天走訪大阪城。凝視天守閣,腦海浮現戰國三雄的身影——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位彼此既是貴人,也是對手,他們的性格與抉擇,奠定了日本數百年的歷史走向。民間有一段杜鵑鳥的傳說:「若杜鵑不鳴,信長殺之;秀吉哄之;家康等之」。

短短三句,卻濃縮了三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模型:果決激進的「織田型」、靈活多變的「豐臣型」、沉穩忍耐的「德川型」。

昨天國民黨主席選舉六人角逐,正好能以此三種模型來觀察。

殺之哄之等之 政治模型各有所長

一、織田型:不破不立的激進者

這一型最鮮明的,莫過於鄭麗文。她言辭犀利,對兩岸與黨內問題都傾向「翻桌」思維,像極了信長的乾脆果決。而羅智強也帶有這種「開路者」氣質,他主張徵召盧秀燕直攻 2028,強調國民黨不能再蹉跎,而要立即破局。不同之處在於,羅的激進帶着更多謀略與佈局,並非單純的硬碰硬。

二、豐臣型:靈活變通的整合者

秀吉的手腕在於「讓杜鵑鳴」,極具創意及行動力。在黨內,少壯派不乏這類型之人才。但秀吉的整合力,賤民出身卻能在階級嚴明的官場穿梭自如,成爲一統天下的第一人,這種整合才幹,目前六人中普遍缺乏。對一個面臨支持度下滑,困境重重的政黨而言,秀吉型的領導人,才能扭轉大局。

三、德川型:守成與等待的隱憂

家康能事上也能事下,忍功一流,未有萬全把握,絕不輕易出鞘,忍耐等候時機數十年,最終崛起,建立江戶幕府盛世。目前黨內文化,一軍大都屬此類型。謹小慎微,溫良恭儉讓,等候黃袍加身,也種下2016年找不到總統候選人之鬧劇。但今日臺灣政治節奏極快,世代更迭迅速,國民黨大人們若還想效法家康「等待時機」的心態,恐只會被邊緣化。這種風格或許能固守根基,卻難以重返舞臺中央。

▲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左起鄭麗文、郝龍斌、羅智強、張亞中、卓伯源、蔡志弘。(圖/資料照)

「織田+豐臣型」混合模型 符合當前所需

四、羅智強的混合身影

老實講,目前出來登記的,尚不是大家心目中的一軍。既然一軍不可得,二軍走得對也不見得不能立大功。六人可以分三組來看,「織田+豐臣型」迅速善戰,創意謀略,如鄭麗文,羅智強。「豐臣+德川型」長袖善舞,靜候時機,如張亞中,蔡志弘。「德川+織田型」穩健保守,出人意表,如郝龍斌,卓伯源。

個人認爲以當前政治局勢而言,「織田+豐臣型」的領導人較符人心。

特別我觀察羅智強,除了有「織田型」的行動果決之外,他也展現豐臣式的靈活。例如在藍白合作議題上,他願意放下對抗,提出整合的主張。這種「能衝也能談」的雙重特質,讓他兼具開路與整合的可能性。雖然他缺乏德川式的長遠耐心,但對一個沒有時間再等的政黨而言,這或許正是優勢。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