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刺青中讀懂愛 她們的婚姻故事讓刺青師紅了眼眶
▲▼書摘,刺青,同志,同性婚姻,時報出版。(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作者:梨
●精選書摘
自序 刺青是件壞事嗎?也許只是記錄下來
在二○一七年三月,我接觸了刺青行業,在刺青生涯中遇過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們,聽他們分享着自己的故事,這次我想借由這本書一一分享讓你們知道。
我從未想過刺青師這份工作,可以讓我編輯成一本書,在我人生中,真的是意料之外,我一直都是不擅長文字敘述的人,小時候連自我介紹,和寫我的夢想都需要大半天才能下筆。
在日常生活中,要跟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對我來說困難重重,反而我在幫客人刺青的過程中,我卻可以順暢地描述我自己的故事。
聽着客人的分享,有難過也有悲傷,有期望也有失望,有無私的關愛和樸實的快樂,有時候跟客人講到會一起默默流淚,有時候陪着客人一起氣憤,每當回想起這些畫面,我覺得感觸很深,因爲彼此的情緒會從傷痛慢慢堆疊成愛,有滿滿的愛圍繞着我們。
在這七年裡,我累積許多的故事,有感人肺腑,有笑到流淚,有自我勉勵,有寬容的愛,這所有的聊天內容,我深刻的記在腦海,在寫這本書時,我想傳達給你們,這世界上有許多跟你一樣或不ㄧ樣,但他們依然不間斷地慢慢往前行,刺青是一種記錄當下的方式,可以變成回憶,可以勉勵自己,可以永留心中,我們一起看看屬於他們的故事吧!
一起刺下結婚戒
在二○二五年 二月十五日是幸福的日子。我遇到了兩對準備要登記結婚的新婚夫妻,我先來介紹第一對,他們一起走上來時穿着情侶裝。看得出來他們的興奮感,走進工作室時,老婆自然的走在我面前。
決定刺青的大小和圖樣,老公一切都順從老婆,彼此尊重對方的決定。我開頭就問:「你們是怎麼認識的?」老婆說:「我們去年九月在交友軟體認識後,很快速的我們就交往了。」我開始算時間,現在是二月份,你們這樣算是閃婚!我還在震驚中,老婆就說:「感覺對了,就不顧一切。」我又問:「那你們有同居過了嗎?」老婆說:「有啊,我們在一起不久後,就嘗試同居,同居過後,沒有任何爭執與不愉快。」
我說:「那雙方家長?」他們異口同聲說:「都同意,祝福我們。」我又好奇的問:「那你們蠻年輕的,有想要生小孩嗎?」他們又異口同聲說:「不要!」老婆說:「我們曾經在外面看着陌生人帶小孩,心裡想着要犧牲多少自己的時間,連吃火鍋的時間都沒有,這樣真的不行,我們還想兩人世界一陣子。」我點頭如搗蒜的說:「合理!合理!趁有時間闖闖看世界是好事。」每個人想法不一樣,所以我都贊同,在一起彼此能開心最重要。那你們怎麼會想要結婚戒用刺青的方式記錄下來。
老婆說:「因爲我們彼此手上都不戴飾品,我又很容易把小東西用不見,我們一起討論出的方法就是『刺青』,會永留在手上,也不害怕遺失。」聊着聊着也快幫他們刺完刺青,他們看着彼此在無名指上的戒指刺青。不約而同的看着彼此微笑,當下覺得這一刻好幸運也好幸福。
很巧的是,當天晚上也有預約一對要刺無名指戒指的夫妻,期待與他們相見,時間越來越接近,我興奮的迎接他們到來,從樓梯間隱約看到是同志伴侶,還沒正面看到他們時,當下的片刻,已經讓人感動。
同志婚姻,往往比一般人想像得還要辛苦。那是一條需要經歷無數溝通與家庭革命的路,只有彼此攜手,才能找到真正的平衡。我還沒見到他們,就已經在腦海裡想了好多。當他們坐下的那一刻,我忍不住脫口而出:「你們是要登記結婚了嗎?」老婆說:「對呀,我們想先來刺對戒,八月就要登記了。」我一聽,馬上被感動得一塌糊塗:「齁呦!太感人了啦!」我沒立刻聊刺青,而是直接問:「你們雙方父母呢?」對我來說,這是同志伴侶最重要、也是最難跨越的一道關卡。老婆笑着說:「我們其實很順利耶,而且是我跟另一半求婚的。」
老婆說求婚前,她特別挑了一天,看到媽媽坐在沙發上,她走過去,坐在媽媽身邊,認真地看着媽媽的眼睛說:「媽,我要結婚了。」那一刻,媽媽愣住了。因爲在她的印象裡,我一直是不婚主義者,怎麼突然有天說:「要結婚了。」媽媽沒說什麼,只是默默走進房間,讓自己冷靜一下。幾天後,又跟媽媽說:「你不要覺得你會失去一個女兒,妳是多了一位女兒。你可以放心,我會爲我的選擇負責。」
老公也接着說:「她求婚的時候,我還站在門口嚇傻了,站了好久才反應過來。其實我心裡是充滿激動的,我們終於可以邁入人生下一個階段『結婚』,所以我馬上答應了她。」「沒多久,我也回家跟爸媽說我要結婚了,他們當下的表情很奇妙……」他笑了笑說,「他們只是對我微笑,一句話也沒說,但那種微笑不失禮貌,我也就當作,他們答應了。」我接着問:「那你們登記的日子確定了嗎?」她們異口同聲說:「我們從在一起的那天開始,就約定好要五週年的這一天,我們要登記結婚。」
我問:「是哪一天?」她們異口同聲答:「八月十四日。」我愣住了。那天,剛好也是我跟女朋友在一起的日子,一模一樣。我笑着說:「這是什麼神奇的緣分啊!」能認識你們,真的是我的幸運。我們約定好,每年的這一天,一起彼此祝福對方,這是我默默許下的約定,也是對愛最溫柔的見證。
★本文經時報出版授權,摘自《紋青:不只是刺青,從相遇到療愈(限量贈送 作者親自設計紋身貼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