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病牀到海底,大腸癌三期帶造口潛進六米深海!他重生告白:癌症沒偷走我的夢,只有我自己能定義自己!
生病不是結束──溫邦彥用造口,打開了另一扇通往自由的大門。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
女子漾鼓勵人們「愛自己的每個樣子」,大腸癌三期患者溫邦彥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即使身上滿是傷痕,也能勇敢愛自己,擁抱生命的每一個當下。
癌後重生的溫邦彥:「傷痕,是活着的證明」。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
愛情長跑10年準備結婚 宣告大腸癌三期
從小熱愛運動的溫邦彥,總覺得自己會是那種「健康到老」的人。高中畢業後當了四年志願役,在馬祖駐守,一邊練體能,一邊計劃未來。退伍後從事保險業,和愛情長跑10年的女朋友也準備結婚。
一切似乎都很順利。沒想到,24歲那年,身體開始出現異狀,便秘、腹瀉交替不斷,地方診所診斷是腸躁症,吃了一個多月藥沒效,後來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做大腸鏡,才發現竟然是大腸癌第三期。
「要撐住,不能讓他們更難過。」溫邦彥回想醫生宣告時,一旁的家人哭到崩潰,他卻只能緊握拳頭要自己堅強,絕對不能倒下。原本計劃登記結婚的夢,只能按下暫停鍵。取而代之的是手術、化療、漫長的療程。
和造口共處的日子:從抗拒到和解。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
手術後的日子:從72公斤掉到56公斤
開刀手術拿掉25公分惡性腫瘤,由於傷口靠近低位直腸,有長達半年時間必須倚賴人工造口,讓排泄物透過肚子的造口排出來。「這就是未來的我嗎?」溫邦彥盯着天花板,心裡第一次感到徹底的脆弱。
短短兩個月內,溫邦彥的體重從72公斤一路掉到56公斤,骨瘦如柴、眼窩凹陷,臉色蠟黃。但即便如此,心裡那股對運動、對自由的渴望,從未熄滅。
癌後重生的溫邦彥:「傷痕,是活着的證明」。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
和造口共處的日子:從抗拒到和解
剛開始帶着造口,每天都像一場戰鬥。因爲無法控制排泄情況,他每兩個小時就要檢查造口袋,有時睡太熟,袋子爆裂,滲出的排泄物弄得整個肚皮又溼又熱。
「日子一天天過去,造口不再只是傷口,它成了我活着的證明。」造口袋沒有奪走溫邦彥的生活,反而教溫邦彥,怎麼在不完美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學會帶着它出門,登山、散步、旅行。
「一切正常人大便還要找廁所,我只要帶着溼紙巾、清潔棉棒,五分鐘就能處理好!」溫邦彥學着調侃自己,把那些不便當成一種新的能力。
「造口是我的新出口」溫邦彥的勇氣故事:活着,就是最大的自由。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
不只想活下來,我還要活得精彩
身上有造口,多數人都會自卑封閉躲在家中,但溫邦彥早已計劃好要去蘭嶼玩水,化療結束後即使家人極力反對,害怕感染、害怕意外,「但我知道,比起什麼都不做地苟活,我更害怕失去熱愛自由的心。」
溫邦彥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國際傷口造口師吳佩芳討論,吳佩芳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勸他打消念頭,而是溫柔又堅定地回答:「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國際傷口造口師認證的吳佩芳,用專業協助癌友圓夢。圖片來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
吳佩芳爲了幫溫邦彥完成夢想,行前多次討論想解決方案,最後擬定選用防水特性較好的造口裝置,並建議活動前1-2小時避免大量飲食,選擇連身遮蔽式泳衣,例如高腰泳褲。
爲了確保造口袋黏貼牢固,吳佩芳建議溫邦彥使用防水貼片,並且在下水前1~2小時更換新的造口袋,排空造口內排泄物,避免袋子因溼氣或汗水而影響黏性,以及不要做彎腰等過大的動作。溫邦彥按照吳佩芳的步驟,7天蘭嶼行程下水6次,玩的開心,完全沒有被感染。
溫邦彥不僅帶着人口造口深入到六米深海玩水報平安,還開心和人工造口拍照打卡,隨時和吳佩芳分享最新狀況,感謝讓他美夢成真「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奮鬥,有人相信我,也相信我的夢想值得被守護。」
從72公斤到56公斤,從病牀到海底──溫邦彥:夢想比恐懼更重。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
揹着造口潛進六米深海!癌後重生的溫邦彥:「傷痕,是活着的證明」。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
傷痕,不是結束,而是重生的印記
如今,溫邦彥的造口已經關閉;去年,溫邦彥也和女朋友完成了那場被打斷的婚禮。
回頭看這段路,從病牀到海底,從56公斤虛弱不堪,到現在重新站穩在這個世界上;溫邦彥知道,每一道傷口,都是重生的勳章。
癌後重生的溫邦彥:「傷痕,是活着的證明」。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
「謝謝自己沒有放棄,謝謝愛我的人沒有放棄我。生病沒有偷走我的自由,反而教會了我——活着本身,就是一件無比勇敢又美好的事。」
癌後重生的溫邦彥:「傷痕,是活着的證明」。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
透過女子漾,溫邦彥也想鼓勵更多人:「無論你身上有多少傷痕,無論你走過多麼黑暗的夜晚,請記得,世界已經夠複雜了,我們不需要再爲自己增加枷鎖。就算是帶着傷,也要活出最自由的樣子。」
癌後重生的溫邦彥:「傷痕,是活着的證明」。圖片由溫邦彥授權女子漾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