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拿馬一變壓器爆炸舉國一片黑 看基礎設施鞏固靱性的重要性

▲巴拿馬3月中旬因電廠一變壓器爆炸,舉國電力系統全癱瘓。圖爲巴拿馬運河港口。(示意圖/路透社)

●楊聰榮/中臺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

2025年3月15日晚間,巴拿馬全國陷入大規模停電,這場突發危機讓這個中美洲國家瞬間陷入黑暗。停電源於拉喬雷拉(La Chorrera)Pan-Am熱電廠一具變壓器爆炸,引發全國電力系統癱瘓,暴露了巴拿馬能源基礎設施的脆弱性。最麻煩的地方是,巴拿馬現在正處於中美對抗的地緣政治敏感時刻,國家發生危機,立刻呈現出敏感時機的脆弱性。

這一事件不僅令人震驚,也可以給臺灣思考如何鞏固基礎設施靱性,做一個好的參考案例。舉例而言,若是臺灣高度依賴的15條海底電纜若遭切斷,可能導致類似的全面性災難,甚至切斷與國際的通訊聯繫。類似這樣的基礎設施可能發生的災難,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由於現代社會對基礎設施的依賴,我們必須討論各種潛在風險。

一具變壓器爆炸 巴拿馬全國電網崩潰

根據巴拿馬政府的初步調查,Pan-Am熱電廠的變壓器爆炸可能由技術故障引發,隨後火災加劇局面,導致全國電網崩潰。巴拿馬總統稱此情況「不可原諒」。這場停電影響深遠,家庭、企業與基本服務全面中斷,尤其在巴拿馬運河周邊地區,電力喪失可能波及全球貿易命脈,引發經濟連鎖效應。一個單點故障竟能癱瘓全國,凸顯巴拿馬電網缺乏冗餘設計與應急能力。這場技術性危機提醒我們,基礎設施的穩定性一旦崩潰,其後果可能遠超預期。

▲巴拿馬總統穆裡諾(Jose Raul Mulino)稱停電造成國家危機「不可原諒」。(圖/路透)

巴拿馬的教訓對臺灣尤具啓發性。我們就以前面所提到的通訊電纜破壞事件作爲案例來討論,2025年1月有中國船隻被懷疑在海面上停滯,切斷通訊電䌫,顯示敵對勢力可能利用灰色地帶策略削弱臺灣通訊能力。有這樣的事件發生,臺灣就必須要全面性的檢討,所有的通訊電纜有可能會面臨到被破壞的風險。臺灣現在有15條海底電纜,承載絕大多數數據與語音通信。若這些電纜被切斷,臺灣可能幾乎完全與國際斷聯,這就是一個基礎設施遭受破壞的風險。

巴拿馬危機 可爲臺灣之師

與巴拿馬的電力危機相比,臺灣海底電纜的風險更具地緣政治色彩。一旦通訊中斷,不僅民衆生活與經濟運作受創,國防安全也將面臨嚴峻挑戰。巴拿馬停電顯示單點故障的毀滅性後果,而臺灣若失去海底電纜,可能面臨更全面的孤立,甚至影響其國際地位與戰略應對能力。關鍵基礎設施的單一薄弱環節可能引發系統性崩潰。巴拿馬的電網因缺乏備援而全面癱瘓,臺灣的通訊網路同樣因電纜集中而脆弱不堪。兩者皆顯示,現代社會對基礎設施的依賴已達臨界點,任何中斷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臺灣15條海底電纜,一旦遭破壞,將與國際斷聯。(示意圖/翻攝自Google)

對巴拿馬而言,當務之急是查明事故原因並加快覆電,長遠則需投資現代化電網與分散能源結構,避免單點故障重演。巴拿馬停電爲臺灣提供了一面鏡子,映照出基礎設施安全的迫切性。巴拿馬政府若能妥善應對,或許能化危機爲轉機,推動能源系統升級。同樣臺灣若能借鑑此案例,強化海底電纜保護並與民主盟友合作建立國際應對機制,將有效提升其抗壓能力。兩地都需認識到,基礎設施的穩定不僅是國內議題,更是國際連結與安全的基石。

關鍵基礎設施脆弱性 無處不在

巴拿馬的全國停電,提醒我們關鍵基礎設施的脆弱性無處不在。從技術故障到人爲破壞,任何失誤或敵意行動都可能讓社會運作停擺。巴拿馬的教訓應促使臺灣認真思考基礎設施受到攻擊或破壞時的風險應對方案,才能確保未來的穩定與安全。以前述海底電纜作爲案例,發展衛星通訊作爲緊急時期的替代方案,將爲臺灣通訊韌性增添保障。看到巴拿馬的案例,提醒我們對於基礎設施的應變方案應認真對待,這一類安全性的考量很重要,不可隨意刪除或省略。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