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指控臺漁業虐工!業者怒駁:不實描述

臺灣遠洋公協會與印尼漁工工會簽約典禮,現場來賓包含印尼移工保護部、船員訓練中心以及國際勞工組織ILO官員。(圖/遠洋漁業智庫提供)

美國CNN報導《臺灣遠洋漁業陷虐待、傷亡與剝削指控》指控我國遠洋漁業涉及剝削、傷亡與拖欠薪資,對此我國遠洋漁業產業相關協會駁斥,CNN引用已結案之個案,將其作爲當前產業常態代表,且未查證後續處置與無視制度改革的努力,對產業造成嚴重誤導與污名,實不客觀。

針對CNN指控,臺灣區鮪魚公會、臺灣區魷秋公會、臺灣區圍網公會、臺灣鮪延繩釣協會、遠洋漁業青年聯誼會、遠洋漁業智庫聯合發佈聲明,並就報導內容進行澄清。

聲明指出,臺灣爲亞洲少數積極推動制度性人權改革的漁業國家,產業公協會除配合政府政策外,更主動建立跨國合作框架,亦爲亞洲少數推動由工人代表與僱主協商簽署「團體協約」的國家之一。

在遠洋漁業公協會與印尼漁工工會(SPPI)共同倡議下,已成功簽署第二次跨國團體協約,聚焦於建立公平僱用機制、外派費用透明化、健康檢查制度、上船前訓練、升遷制度及爭議處理等,雙方依誠信原則執行並持續優化,以保障漁工與業者雙方權益及穩定性。

聲明強調,即便已努力改善,仍可能發生少數影響船員權益的不當個案,對此,都將其視爲慘痛卻寶貴的負面教材,將嚴肅面對並積極改進,確保所有漁工獲得尊重與公平對待,同時,對於少數陳年個案,堅定認爲不應無限冷飯熱炒,更不容有心人士透過媒體刻意妖魔化遠洋漁業、抹滅業者長期的努力與成就,刻意形塑遠洋產業的不當負面形象。

遠洋工作條件艱辛,遠洋公協會理解國際社會對外籍漁工處境的關切,但反對將個案簡化爲「制度性奴役」的結論,勞動條件應以制度治理、跨國合作與持續改善爲本;工人權益保護需工會、業者、政府、來源國及民間團體共同努力,避免單一指控否定整體努力。我們亦呼籲媒體查證報導內容,反映制度改善成果及多元觀點,促進理性討論與國際對話。

聲明提到,將持續加強與漁業署、來源國政府、印尼漁工工會及國際組織的合作,推動更加透明且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落實漁工的安全、健康與福祉,致力讓臺灣遠洋漁業成爲具國際競爭力且符合人權標準的典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