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爆臺灣遠洋漁船涉虐外籍移工 「手指斷不能返航」

▲外籍漁工在遠洋漁船上的勞安問題成爲國際媒體焦點,圖爲示意照,非指當事漁船。(圖/ ETtoday資料照)

記者陳瑩欣/綜合報導

臺灣外籍移工在遠洋船隻上的勞權問題再度受到國際重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13)日報導,多名移工痛訴臺灣遠洋漁船不人道待遇,有38歲印尼移工湯科達(Silwanus Tangkotta,音譯)指控去年工作時手掌重傷,船長卻以捕撈量不足爲由拒絕返航,他只能靠指甲剪與牙籤自行剔除外露骨頭,忍痛強撐1個多月才終於返回臺灣就醫。

報導指出,由於延誤醫療,湯科達回臺就醫後已失去兩根手指,並在未獲補償下,資方更以「合約工作期滿」解僱他。

《CNN》指出,臺灣擁有全球第二大遠洋捕魚船隊,爲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全球超市供應鮪魚、魷魚和其他海鮮,被推崇爲亞洲自由主義和人權的燈塔,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在平等方面擁有相對良好的記錄——例如,它是亞洲僅有的三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司法管轄區之一。

但其對待移徙勞工的方式正受到國際社會日益嚴格的審查,引發了人們對其實踐這些價值觀的質疑。

2020年以來,美國勞工部門將臺灣遠洋漁業列爲有強迫勞動跡象的行業,並強調了諸如欺詐性招聘、剋扣工資、肢體暴力和極端工作時間等問題。

臺灣漁業署在給《CNN》的聲明中表示,美國勞工部的報告基於非政府組織提供的「未經覈實」的信息,並將移徙漁民描述爲臺灣漁業的「重要夥伴」。臺灣是「少數」已「實施具體漁業與人權行動計劃」的司法管轄區之一。

臺灣勞動部則指出,正與臺灣漁業署合作,「務實維護遠洋移徙漁民的權利,並協助加強相關保護措施」。

報導指出,由於遠洋漁民的勞動規則與外籍勞工不同,他們不受《臺灣勞動基準法》的保護,這意味着他們缺乏其他人享有的加班費和醫療保險保障。外籍勞工被告知船上會有10名船員,但實際上只有4名,而且他們必須長時間工作,甚至擔心工作不靈活,不準外籍移工在工作時穿救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