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效應助力1月CPI同比漲幅升至0.5%,爲5個月來最高
國家統計局週日發佈數據顯示,1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5%,漲幅較去年12月回升0.4個百分點,爲5個月來最高;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3%,降幅較去年12月持平。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1月CPI同比漲幅擴大主要受春節錯期帶動食品價格上漲,以及旅遊出行等服務價格同比漲幅顯著擴大等影響。另外,開年“兩新”(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政策加碼,對家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CPI同比中,食品價格上漲0.4%,上月爲下降0.5%。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3.8%,漲幅較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4%,漲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0.5%,非食品中,新能源小汽車和燃油小汽車價格分別下降5.8%和4.6%,降幅均有所收窄;服務價格上漲1.1%,漲幅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
另外,統計局稱,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連續第四個月回升,本月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0.6%,漲幅均比上月有所擴大。
王青在採訪中提到,2月春節錯期效應逆轉,CPI環比將由升轉降,同比則有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負增長,估計在-0.3%左右。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團隊在研報中表示,節後豬價可能季節性回落,一方面節後需求走弱,另一方面,2024年3月至12月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增加,豬肉供給相對充足,對豬肉價格形成下行壓力;果蔬價格 也將開始季節性回落。綜合考慮春節錯峰的影響,預計2月-3月CPI同比分別約-0.2%和 0.6%。
對於2025年經濟能否擺脫低物價局面,王青認爲,這主要取決於房地產市場何時實現趨勢性止跌回穩,外部貿易環境變化對消費信心的影響,以及今年宏觀政策在促消費方面的加碼力度等。
他預計,2025年CPI整體還會處於偏低水平,這將爲實施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提供較大空間。
PPI方面,統計局在新聞稿中指出,1月份,受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工業生產處於淡季,全國PPI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2.3%。
展望未來,王青表示,PPI同比能否較快轉正,將主要取決於2025年逆週期調節政策的效果,其中房地產支持政策的影響最大。與此同時,需重點關注今年外貿環境變化可能對國內工業品價格帶來的影響。
天風證券認爲,國內“開門紅”成色有限、商品價格可能震盪偏弱,原油方面,OPEC+未因特朗普呼籲降價而改變供應計劃,預計短期內價格維持震盪偏強。考慮基數效應,預計2月-3月PPI同比讀數約-2.2%和-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