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時評】不妨客觀看待明碼標價的高價話梅

兩顆話梅128元,每公斤售價高達7160元,杭州萬象城麼鳳士多的“清香話梅王”近日引發熱議。面對網友“話梅刺客”的驚呼,商家迴應這是“貢品級”羅光梅,產量極低,品質上乘。更值得注意的是,商家已在櫃檯醒目位置標明“此款商品價格較貴(高),請消費者理性購買”。在明碼標價的前提下,這樣的高價話梅其實無可厚非,它不過再次提醒我們:市場經濟中,價格是多元的,消費者需要培養理性選擇的能力。

麼鳳士多作爲香港老字號,其高價話梅並非今日纔有。傳統手工工藝、精選進口原料、稀有品種等因素共同構成了其價格基礎。這讓人想起日本某些高價水果,一個蜜瓜可售上萬元人民幣,因其種植過程近乎苛刻,甚至需要人工授粉、音樂培育。奢侈品之所以爲奢侈品,正在於其稀缺性和獨特價值。話梅可以只是零食,也可以成爲高端消費品,關鍵在於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有人追求果腹,有人追求體驗,這本就是市場經濟的常態。

值得肯定的是,麼鳳士多做到了明碼標價與事前提醒的雙重透明。在消費糾紛頻發的當下,這種坦誠尤爲可貴。商家沒有隱瞞價格,反而特意標示提醒,這已經盡到了告知義務。消費者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做出選擇,正是市場交易的理想狀態。相比之下,那些隱藏價格、事後宰客的行爲纔是真正該被詬病的“價格刺客”。明碼標價是商業倫理的底線,只要守住這條線,價格高低本就該由市場決定。

面對高價商品,社會需要建立更加成熟的消費心態。一方面,不必對他人消費選擇指手畫腳;另一方面,也要培養自己的理性判斷能力。在麼鳳士多的案例中,獵奇心理驅使購買後又抱怨價格,多少有些自相矛盾。市場經濟賦予我們選擇自由,同時也要求我們爲自己的選擇負責。高價話梅的存在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用平和的心態看待不同層級的消費需求。

從高價話梅到萬元蜜瓜,這些“奢侈”食品的存在豐富了市場多樣性,也檢驗着社會的成熟度。一個健康的市場既需要大衆消費品,也需要小衆奢侈品;既要有滿足基本需求的產品,也要有滿足精神需求的選擇。只要交易過程公開透明,價格高低不過是市場自我調節的結果。在明碼標價的世界裡,消費者最有力的“武器”不是抱怨價格,而是理性選擇——買或不買,錢包在自己手中。畢竟,市場經濟的美好,正在於它允許不同消費層次和諧共存。

作者 苑廣闊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