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下新高!北市去年醫美爭議達90件 包含4起死亡案
醫美近年夯但去年北市衛生局受理爭議案件高達90件創新高,議員指出,消費者常面臨資訊風險揭露不足、療程過度渲染,廣告誇大不實等,呼籲應比照國外建立風險制度因應。圖/AI生成
醫美近年夯,但去年北市衛生局受理爭議案件高達90件創新高,議員指出,消費者常面臨資訊風險揭露不足、療程過度渲染,廣告誇大不實等。衛生局表示,風險制度建置列入評估,今年起已先將常見爭議列爲重點項目加強稽查,確保患者安全。
根據統計,衛生局近十年累計受理582件美容醫學醫療爭議案件,其中去年即高達90件,創下歷年新高,今年截至6月底也超過49件,其中更包含4起死亡案例,美容醫學醫療爭議案有逐年升高的跡象。
由於臺灣目前尚未設立「美容醫學」專科制度,凡具西醫師資格者即可執行醫美療程,除特定美容醫學手術項目如削骨、隆乳、抽脂等需向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登記覈准,但對於其他常見療程如光電治療、針劑注射等大量普及非手術療程,目前仍缺乏統一查詢平臺,導致多數民衆在療程前難以查證醫師背景與風險資訊。
議員曾獻瑩指出,市面上許多醫美廣告爲求吸睛,常使用誇大不實宣傳手法,讓消費者在資訊不對等下承擔所有風險,相較之下韓國、日本、英國、德國等都有風險制度管控與設計,醫美若視爲醫療,就必須有醫療等級資訊揭露與責任承擔機制。
曾獻瑩認爲,北市身爲首都應率先展現治理決心,帶頭推動醫美監管改革,建議市府可輔導診所,建立類似「風險評估指引」制度,讓市民在接受醫美療程前,由醫師提供完整療程說明與風險評估,並透過QR Code或紙本完成書面知情確認,確保資訊對稱,真正落實選擇權與安全。
衛生局表示,爲強醫療機構管理,衛生局將於今年度診所督導考覈中,將執行手術及全身麻醉的診所列爲重點查覈對象,查覈項目包含診所是否有執行全身麻醉、醫事人員是否有取得有效期限急救證照、施行醫療處置應告知病人足夠訊息、病人是否簽署手術同意書或麻醉同意書。
衛生局說,目前北市符合申請登記覈准執行「特管法」第25條規定特定美容醫學手術醫院有17家、診所153家,共計170家醫療機構,已於衛生局官網公告違反醫療法規定診所,經衛生局裁罰後也會於官網公告,以供民衆就醫選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