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太原市綠色空間逐步開放

市政府辦公室近日發佈《太原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25年)實施方案》。其中提出,逐步開放城市各級各類綠色空間,進一步滿足人民羣衆親近自然、休閒遊憩、運動健身的需求,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

《實施方案》要求,積極推進底線指標達標工作。確保2025年年底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1.63%。確保2025年年底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5平方米/人。按期完成老龍頭區域生態治理工程、清風園等新建項目;全力推進“百園興綠”項目,適時建設一批1萬平方米以上社區公園綠地,各區各新建5個遊園、5個口袋遊園、5個街頭綠地,各開發園區各自新建1個遊園、5個口袋遊園。確保2025年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7%。

穩步推進導向指標達標工作。城六區、開發園區各新建綠道1公里,確保2025年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到1.16公里,城市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70%。確保2025年10萬人擁有綜合公園數達到1.25個。開展林蔭路創建行動,以林蔭道、綠道、濱水藍道串聯整合各類綠地、溼地、林地、自然保護地,形成“藍綠”生態網絡。加快建成區內組團之間淨寬度不小於100米且連續貫通的防護綠地、綠化隔離帶、通風廊道等生態廊道建設,以混交喬木林爲主,發揮園林植物淨污防噪功能,確保2025年城市生態廊道達標率達到93%。我市開展百姓身邊增綠工程,利用廢棄地、空地等見縫插綠、拆違見綠、留白增綠。各類閒置土地實施臨時綠化,逐步將全市具備條件的公共露天停車場改造爲生態林蔭停車場。按屬地管理原則摸清綠化不達標老舊企業、社區底數,每年城六區分別選定5個老舊企業、5個老舊小區,增加植物配置,設置健身步道及康體設施,完善庭院綠地生態效益和服務功能等。

紮實推進公園綠地、單位和居住區附屬綠地開放共享,逐步開放城市各級各類綠色空間。城六區、各開發園區開展1處試點開放共享公園綠地。鼓勵具備開放條件的單位(居住區)通過圍牆(圍欄)打開、退界等形式,城六區各自完成2處附屬集中綠地開放共享,各開發園區各自完成1處附屬集中綠地開放共享。(何寶國)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