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7千萬盈餘!高雄捷運疫情後首度轉虧為盈 專家提建議
高雄捷運公司在疫情前2016至2019年曾創下連續4年盈餘,但疫情重創收益,去年平均日運量21.3萬人次,終於在疫後首度止虧轉盈,創造7千萬元盈餘。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雄捷運公司負責營運全市捷運和輕軌,疫情前2016至2019年曾創下連續4年盈餘,但疫情重創收益,去年平均日運量增至21.3萬人次,終於在疫後首度止虧轉盈,創造7千萬元盈餘。高市府日前舉辦軌道運輸年度定期評鑑,評鑑委員提出建議,包括輕軌提速、輕軌支付方式應增加信用卡,且輕軌C21站號誌設備箱體反光條脫落等。
高捷公司去年盈餘約7千萬元,是疫情後首次盈餘,今年透過疏運多場演唱會及活動人潮,包含世運主場館及巨蛋演唱會、高雄燈會「吉伊卡哇」冬日遊樂園等,提升城市觀光品質形象;且隨着輕軌成圓、捷運岡山車站通車和臺積電進駐楠梓產業園區等因素,去年捷運輕軌旅運量爲7802.3萬人次,平均日運量21.3萬人次,較前年增加3.6萬人次,成長20%。
高捷公司表示,高雄捷運輕軌去年12月份平日均量爲25.7萬人次,較前年4月份17.8萬人次增加7.9萬人次,成長44.2%。高捷公司還利用場站空間,透過墨凡美麗島商場、高雄車站商場高雄駅一番街、三多商圈站參DUO商場等吸引人潮商機。
高雄捷運推出「V高雄」APP提供列車即時動態、車廂擁擠度、及查詢班次、票價與路線資訊等,另去年也於車廂內全面裝設監視器,及全面開啓並延長各地下車站空調開啓時間,提供舒適的候車環境。臉書「高雄好過日」表示,高捷去年6月全面開啓車站月臺層空調,估計年增電費6200萬,在成本上升之下仍有盈餘實屬不易。
評鑑委員提到,高捷公司應致力提升輕軌平均速率、利用AI降低營運成本等,且高捷隨設備老化,故障有增加趨勢,建議考慮重置成本,預先規畫設備更新;而輕軌搭車僅能採用零錢購票及電子票證,應導入信用卡等多元方式。臉書「高雄好過日」表示,過往3至5月算是「小月」,高捷運量仍維持22.3至22.6萬,比去年平均還高,可望持續成長,應可連續兩年盈餘。
「高雄好過日」表示,希望高捷能瞭解「投資會有收穫」道理,例如冷氣改善後,其實網路負評已經少了很多,後續較困難的輕軌提速,或是成本較大的系統重置,也希望能夠按部就班完成,帶給旅客更好體驗。
高雄捷運公司在疫情前2016至2019年曾創下連續4年盈餘,但疫情重創收益,去年平均日運量21.3萬人次,終於在疫後首度止虧轉盈,創造7千萬元盈餘。記者宋原彰/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