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會計準則擾動:泰康養老能否扭轉20億虧損困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北京報道

千億級養老險企泰康養老迎來“壓力測試”。

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康養老”)披露的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泰康養老全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37.71億元,同比下降8.6%,淨利潤虧損21.7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9.92億元虧損額擴大118.75%。

與此同時,在行業政策推動下,養老險公司面臨轉型壓力,泰康養老也不例外,短期健康險業務的停售預期給其帶來不小挑戰。

在經營壓力與轉型需求並存的局面下,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陳東昇親自接管泰康養老,他所秉持的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戰略,能否帶領泰康養老實現“華麗轉身”,成爲保險行業和市場關注的焦點。

舊會計準則擾動 創成立以來最大虧損

近年來,泰康養老經營業績波動明顯。根據償付能力報告,2022年,泰康養老實現10.28億元淨利潤,但2023年保險業務收入增至260.16億元的同時,淨利潤卻轉爲虧損9.92億元。

到了2024年,泰康養老保險業務收入收縮至237.71億元,虧損也進一步擴大至21.7億元,創下成立以來最高虧損。

對於2024年高達20多億元的虧損,泰康養老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該淨利潤是基於《財政部關於印發<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09〕15號)》和《關於保險業做好<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實施工作的通知(保監發〔2010〕6號)》等相關規定計量評估。若公司如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2024年會計利潤實現盈利。

據瞭解,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於2017年5月和2020年6月發佈《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保險合同》和《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的修訂》(統稱IFRS17)。

隨後,在2020年12月,財政部正式發佈《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以下簡稱“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並於2022年底下發2023年度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下的報表格式。

對於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財政部要求,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自2023年1月1日起執行;其他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自2026年1月1日起執行。

新會計準則下 淨利潤扭虧

那爲什麼泰康養老稱,若執行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2024年會計利潤實現盈利?

這背後是新舊準則下金融資產分類與計量方式的差異以及資本市場的起伏。

在舊準則中,金融資產分爲四類: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可供出售金融資產(AFS);持有至到期投資(HTM);貸款和應收款項類投資(LR)。

在新準則中,金融資產分爲三類: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C);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也稱其他債權投資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也稱交易性金融資產)。

從資產端來看,相比舊準則,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下大部分股權投資資產轉變爲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計量(FVTPL),資產價格上漲能夠及時反映到當期損益中,體現爲淨利潤的上漲。

記者注意到,“924”新政以來,資本市場放量大漲,使得權益資產價格也隨之上漲。目前已有多家上市險企發佈業績預增公告,並表示業績預增主要是受2024年國家政策利好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回暖上漲,使得2024年度投資收益同比實現大幅增長,最終使得2024年度淨利潤同比較大增長。

從泰康養老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也能看出其賬面上金融資產的浮盈情況。報告顯示,2024年,泰康養老投資收益率爲2.17%,但其綜合投資收益率則高達10.06%。

短期健康險收入缺口亟待填補

據瞭解,養老險公司還普遍面臨着轉型壓力。

2023年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要求養老險公司聚焦主業、壓縮非主營業務。

《辦法》明確養老險公司只可以申請經營以下部分或全部類型業務:一是具有養老屬性的年金保險、人壽保險,長期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二是商業養老金;三是養老基金管理;四是保險資金運用;五是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辦法》要求,養老險公司業務範圍超出規定的,應當自《辦法》印發之日起3年內完成業務範圍變更,這意味着養老保險公司將在未來三年內停售短期健康險。

根據泰康養老年報數據,2023年,泰康養老保險業務收入合計260.16億元,其中健康險保險業務收入202.39億元。

此外,泰康養老公示的“2023年度原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保險產品經營情況”顯示,2023年,泰康養老經營的所有保險產品中,泰康城鄉居民大病團體醫療保險(A型)原保費收入排名第一,爲48.62億元。該產品原保費收入幾乎爲排名第二的泰康健康有約終身重大疾病保險D款的兩倍。

而泰康養老2023年度原保費收入排名第一的泰康城鄉居民大病團體醫療保險(A型)正是一款保險期間1年的短期健康險產品。可以預見,若《辦法》三年過渡期結束,隨着短期健康險業務停售,泰康養老將受一定影響。

泰康養老也在2023年年報的“風險管理總體策略及其執行情況”中表示:“公司持續調整產品結構加大風險分散效應,並控制低價值團體產品比例,提升盈利能力,2023年長期險年金規模佔比相對提升。”

戰略已定 能否華麗轉身?

比短期健康險停售帶來的轉型壓力更早到來的是經營壓力。

2023年,泰康養老總資產爲1024.23億元,首次邁入千億大關,但也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2023年,泰康養老保險業務收入爲260.16億元,相較於2022年的218.79億元,同比增長18.9%。而淨利潤卻爲-9.92億元,與2022年10.28億元的淨利潤相比大幅轉虧,同比下降196.5%。

同年11月30日,泰康養老發佈公告稱,董事會於2023年11月23日收到董事長李豔華的辭職函,李豔華因年齡原因辭去本公司董事長及其他一切職務。據瞭解,李豔華曾執掌泰康養老十餘年,自2010年7月起,李豔華就一直擔任泰康養老董事長一職,同時還兼首席執行官。

隨後,在2024年2月26日,泰康養老發佈公告稱,經公司2023年11月23日第五屆董事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決議,選舉陳東昇爲董事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已覈准其董事長的任職資格。

作爲泰康保險集團的創始人,陳東昇親自掛帥足見其對泰康養老的重視。

陳東昇認爲,未來社會將進入長壽時代,人們的預期壽命和健康壽命均大幅提升,帶病長期生存成爲一種常態。未來最大的需求、最大的供給和最大的創新都會在健康養老領域。基於這樣的判斷,泰康不斷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戰略。

至於何爲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戰略?陳東昇表示,該戰略是以傳統人壽保險的保險業務和投資業務二維結構爲基礎,加上由保險資金投資運營的醫養康寧服務實體,形成“支付+服務+投資”三端協同的三維結構,徹底改變傳統的人壽保險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構建新壽險。

他認爲,新壽險融養老金金融、養老產業金融和養老服務金融爲一體,構建了養老金融發展的新模式。“支付+服務+投資”三位一體,構建起年金產品銷售、養老金賬戶投資、養老服務實體投資與運營的產業生態閉環體系,整合老年生命產業鏈中的個人養老籌資、養老產業融資以及養老服務投資等金融服務,是發展養老金融的最佳實踐。

陳東昇曾將總結泰康發展一書命名爲“戰略決定一切”,目前泰康戰略已定,身兼泰康集團董事長、泰康養老董事長的陳東昇何時能帶領泰康養老“華麗轉身”,市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