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留學生創客創業大賽“打擂”:結合AI技術讓癌細胞“原形畢露”的項目獲一等獎

封面新聞記者 羅暄 劉恪生

一雙“火眼金睛”讓癌細胞“原形畢露”、一縷蠶絲就讓久治不愈的傷口“閉合”、一把普通的牧草就能“點”亮LED……3月21日,“創業西部 留·在雙城”——第四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留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四川輕化工大學李白河校區舉行。來自川渝兩地教育系統、人社系統的20支參賽團組共計100餘名中外學生創客精彩“打擂”,選手們天馬行空的“idea”,讓大賽評委及觀衆歎爲觀止!

本次大賽分爲來華留學生和留學回國人員兩個賽道。川渝兩地共有473個項目,1100餘人參賽。初賽從2024年開始,經過層層篩選,有20個精彩創意的項目從海選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

當日的決賽競爭激烈,選手們自信滿滿,路演精彩紛呈;評委洞察秋毫,提問專業犀利,圍繞天馬行空的創意,探索打開未來的可能。最終,來自四川大學的“刻骨民新—3D打印骨科協同創新診療平臺”、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病中心的“功能性活細胞動態熒光成像-讓癌細胞‘原形畢露’”等4個項目榮獲一等獎;來自重慶郵電大學的“匿顏守護:PR0-Face引領人臉識別隱私保護”、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的“巧磨天工-航空葉片力控磨拋工作站”等8個項目榮獲二等獎;來自四川輕化工大學的“超級電容器電極用高性能巨菌草生物炭的研製”、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的“文遺復興一長江文明虛擬現實寰球計劃”等8個項目榮獲三等獎。

普通人談“癌”色變,而癌症腫瘤的耐藥性是導致治療失敗的最大“殺手”(>90%癌症死亡與耐藥相關)。如何讓腫瘤耐藥“被看見”?獲得一等獎的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病中心參賽項目“功能性活細胞動態熒光成像-讓癌細胞‘原形畢露’”,完美解答了這一難題。

這項研究的項目負責人黃文秋博士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該項目集合了國內領先的臨牀+算法+轉化創新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利用FLIM+AI模型預測耐藥(誤差

就在張曦教授、張誠教授、黃文秋博士等一羣白衣天使爲癌症患者操碎心的時候,另一羣來自四川輕化工大學的留學生與他們的中國校友一道,正夢想着發明清潔能源爲綠色地球貢獻力量。

這個由4個國家、8名大學生組成的創客團隊,包括哈薩克斯坦的吉娜、貝巴魯斯、妮可;塔吉克斯坦的夏姝、坦桑尼亞的江波;還有中國的龔蝶、徐長康樂、謝嬌玲。

他們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利用一種高產優質的牧草(巨菌草)作爲碳源製備“超級電容器”,初步成果已點亮了LED。據他們調研預測:在電動汽車領域,配備超級電容器的電動汽車在制動能量回收場景下,續航里程可增加12%-15%等。

“我們很高興參加這個創新創業比賽,我們找到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下次我們會優化方案,符合市場(需求),相信會做得更好!”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貝巴魯斯在賽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