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有望?美陸高層「連續通話」專家:陸王牌依然有效
2024年11月21日,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家紀念品商店內展示的傳統俄羅斯木製套娃,造型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圖/美聯社)
本週美中高層官員密集互動,引發外界猜測美國總統川普或將在11月初訪問中國大陸,這些會談或許正爲兩國元首再度會晤鋪路,但究竟是峰會前兆,還是曇花一現的試探,專家說話了。
《南華早報》報導,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陸外交部長王毅10日舉行電話會談,同一天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也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視訊通話。雖然習近平尚未公開評論是否可能接待川普訪問,但兩國國防與外交高層週三的會談,已令外界對兩國領導人面對面會晤的可能性燃起希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駱明輝(Dylan Loh)表示,這場會談是「兩國領導人此前互動以及貿易協議談判的延續」,並稱:「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正向的小步,但還有更多步驟要走。」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莊嘉穎(Chong Ja Ian)指出,這兩場對話可能「爲川普與習近平的會晤鋪路」,他說:「但目前仍無定論,川普總統以決策快速、甚至隨時變動聞名,因此現在就預測元首峰會迫在眉睫,恐怕還爲時過早。」
日本創價大學教授、東亞問題專家林泰偉(Lim Tai Wei)分析,習近平在與川普會面之前,不太可能確認日期或可能性,「除非雙方已經就議程內容形成共識」。他補充說:「中國大陸獨特的政治體制不允許任何峰會臨時冒出『驚喜』。」
不過,外交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大陸仍可能利用對稀土的掌握來扭轉談判局勢。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陳琪(Chen Qi)認爲,如果華府進一步採取貿易戰行動,北京可能會以更嚴格的稀土出口管制作爲迴應,「不過,雙方已經耗盡了那些既能打擊對手、又不會對自己造成嚴重傷害的特別有利手段」。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Wu Xinbo)指出,稀土限制「尤其奏效」,他說:「這是我們今年在關稅戰中打出的最有效一張牌,正中美國痛處。這也是川普目前特別擔心的問題,他害怕中國大陸可能再次切斷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