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未提臺灣 美重量級參議員:對臺支持既深且廣

川習會全程未提臺灣,民主黨聯邦參議員絲拉金今天對此表示,本來希望川普至少能重申對臺政策,而不是完全不提。與川普關係密切的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則說,「我們對臺灣的支持是廣泛且深厚的」。

美國總統川普在韓國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會前有報導指中方有意要求川普在對臺立場上讓步,以換取有利的貿易協定。不過,川普會後表示,沒有提到臺灣議題。

絲拉金(Elissa Slotkin)5月與共和黨議員提出「不歧視臺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力挺臺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她中午在國會大廈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本來希望川普至少能重申一下目前對臺灣的政策,而不是完全不提。

「很多人擔心他可能願意改變政策。所以,我本來希望能聽到一些讓人放心的話。」

葛蘭姆(Lindsey Graham)則說,不知道兩位領導人在會中談了什麼,他稍後會和川普談談。「但我認爲我們對臺灣的支持是廣泛而深厚的。」民主黨資深議員利德(Jack Reed)指出,臺灣議題未上桌,他其實不意外。

利德多年前曾訪臺,2015年與時任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在華府會面。他認爲,川普與習近平這次聚焦可以展現共識的部分,而避開了較具爭議性、偏困難的議題。

民主黨參議員凱利(Mark Kelly)簡短表示,他對川習會未談到臺灣感到驚訝。近日才提出「臺灣主權象徵法案」的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說,他必須先看過雙邊的會談摘要才能評論。

川習會成爲華府優先話題,新聞及談話性節目都以此爲主軸。百年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前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上午在晨間節目「早安,喬」(Morning Joe)中指出,他並不意外川普沒提臺灣議題,倒是有點驚訝中方也沒提。

哈斯表示,臺灣議題是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組成,因此美中高階會晤不可能不提。如果川普的說法屬實,中方沒有提及臺灣就很有趣了,這代表北京想把重點放在經濟,看看能否再次達成某種「休戰協議」。

他指出,但習近平思考自己在歷史上的角色時,他關注的不是稀土也不是芬太尼出口,而是臺灣議題。

「所以,如果現在沒提,相信我,往後一定會提。」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於川習會前夕報導,中方預計提出臺灣、關稅與稀土等議題,並尋求美方表明「反臺獨」,這比1998年柯林頓總統時期所採用的「不支持臺獨」更爲強硬。

不過,川普會後表示沒有提到臺灣。雙方就其他議題達成協議,美方將降低對中國的關稅,中方則承諾恢復採購美國黃豆、持續出口稀土,並強化打擊非法芬太尼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