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中的50%關稅中國能否接受業界看法不一 庫存將罄7月會有出貨潮

▲傳聞中的50%關稅中國能否接受業界看法不一。(圖/取自紐澤西港務局官網)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中美貿易談判昨(10)日於瑞士舉行,談判前夕傳出川普政府考慮將對中國產品徵收的145%關稅降至50%~54%之間,但是否能被中國接受,國內兩家在美國線貨量最大的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看法完全相反,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則認爲,雖然50%關稅估計很難被接受,但145%關稅都還能出貨,50%關稅有助增加出貨量,只是倒楣的會是美國消費者。

超大型攬貨業A公司負責人認爲,50%關稅會讓絕大多數商品無利潤可言,且難與他國競爭,中國大陸不會接受;但B公司負責人認爲,中國物產豐富,建立有完整產業鏈,製造成本遠低於許多國家,在川普這一任出手前,中國很多商品就已經被課高關稅,中國應該能接受50%的關稅。

謝志堅則認爲,中國應該很難接受50%關稅,但如果美國真的採用50%稅率,中國能輸美的貨就會增加許多,加高的成本可以由出口商、進口商與消費者共同吸收,只是中長期來看,大陸產業外移情況會更加速。

謝志堅指出,本月5日剛結束的廣州交易會,他在大陸的商界朋友指出,美國買主都在詢問是否可以在東南亞哪個國家買到替代商品,寄望能自中國企業在東南亞投資或合作的工廠買到商品。

謝志堅認爲,美國對中國以外國家實施的對等關稅延長90天辦法7月9日到期之前,應該有許多國家已經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以美國進口商的庫存狀況,估計7月也需要開始補貨,且7月已進入傳統旺季,因此7月一定會有出貨潮,至於是否爆量,就看稅率訂在多少?中美是否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

首批裝載着被加徵145%關稅的中國貨物,上週五由7艘貨櫃船運抵洛杉磯與長堤港,總計約1.2萬箱(20呎櫃)。根據丹麥航運諮詢機構Sea-Intelligence數據,4月到5月,亞洲至美國航線,有高達90個航班被取消,物流供應商跟船公司預訂量,少了3到5成。

美國零售聯合會(NRF)預測,今年下半年,美國進口貨櫃量至少下降20%,預計來自中國的商品降幅將更大;摩根大通則預測,中國輸美貨量將大幅下降75%至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