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團隊意見不一 政府忌一廂情願
國策研究院舉辦「川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國策研究院院長田弘茂表示,川普團隊核心成員想法也有很大分歧,臺灣不能只看單面。(郭吉銓攝)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滿百日,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昨日直言,臺灣傳統產業下半年會很辛苦,已轉移到東南亞的臺商也要思考轉型;此外,儘管美國許多官員友臺,但前駐美代表高碩泰提醒,臺灣不能一廂情願;前外交部長田弘茂也建議臺灣必須與不同的人接觸,才能隨時應變。
國策研究院昨天舉辦「川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隨着中美關稅戰愈演愈烈,連賢明分析,臺灣傳統產業下半年會很辛苦,拜登時期供應鏈只要離開中國就好,因此有很多臺商都轉移到東南亞、墨西哥,但川普爲防洗產地,對這些國家也祭出高關稅,這些供應鏈如何再轉移,是非常大的挑戰。
他建議政府,要協助東南亞臺商在地轉型,過去重點擺在外銷,未來要轉爲以當地市場爲主。東南亞國家人口比臺灣多很多,也比較年輕,蠻有開發潛力,臺灣過去把他們當生產基地,未來應作爲消費市場。
高碩泰強調,川普是非傳統型國家元首,臺灣看待其人事佈局和政策必須更務實;他以美國國務卿盧比歐爲例,儘管和前總統蔡英文、賴清德總統關係友好,在各種場合也表達對臺海安全的關切,但臺灣不能一廂情願,以爲「朝中有人」就私下竊喜。
高碩泰提醒,川普1.0很多團隊成員最後都和川普不歡而散,盧比歐的老闆是川普,即使他心向臺灣,也必須戒慎恐懼,從最近國務院改組及許多機構被大幅刪預算,都顯示盧比歐與川普的想法充分配合,與川普團隊打交道必須盤點我們的強項,並且要知川,才能打造可持續性的臺美關係。
國策研究院董事長田弘茂建議臺灣政府,不要單面的看待美國,川普團隊核心成員內部有嚴重分歧,光是對中共的態度就有各種不同想法,還是要看川普當下的態度。
他說,臺灣必須非常密切地去觀察白宮的動作,這些不同想法結合起來的纔是真正的核心團隊,臺灣必須跟他們都有接觸,才能隨時應變。
田弘茂也建議,政府未來必須特別重視的國家,在東南亞最重要的就是菲律賓,但臺灣卻長期忽略;另一個是印度,無論在國防、經濟都與臺灣高度互補。臺灣資源有限,這兩個國家都與美國關係深厚,應選擇列爲重點發展關係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