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員工拚收入 兼職漸普遍

臺中一家傳產大廠,因接單不穩,允許員工在工作不忙的時候跑外送,廠區因而停了不少外送機車。記者陳秋雲/攝影

美國對臺對等關稅上路,中部傳統產業首當其衝,無薪假家數不斷攀升,臺中市勞工局統計,至九月底全市共有117家廠商、2598人放無薪假。傳產員工爲求生存,下班或放假時兼職外送、當臨時服務生,甚至到汽車旅館鋪牀、清潔,外籍移工則到農園打黑工,找縫隙時間補貼家用。

臺中市政府官員日前拜訪傳產大廠,見到廠區停不少掛着外送袋的機車,董事長坦承允許員工彈性運用時間,「工作不忙時可去跑外送」,這種現象逐漸普遍。業者透露,「只要不影響工作,公司不干涉。」他直言,接單不穩、員工薪水受影響,「員工想開源,我能理解」。

德商 foodpanda外送平臺提供數據指出,臺中地區外送員中,全職僅佔12%,高達88%爲兼職;其中本業餐飲業者最多,佔20%,其次爲服務業17%,製造與營造業佔16%,製造業兼職外送比率確實上升。

一名傳產員工說,公司受美國關稅影響訂單大減,他已四十多歲,有家庭要照顧,決定利用晚上6到9時跑外送,「希望一個月能多一萬元收入」。另名兼職外送員指出,若每週利用三晚、共八小時跑單,約能增加一萬元收入,對家庭開銷不無小補。

已有七年經驗的蕭姓外送員也說,最近看到很多新的外送包,「就知道兼職的人變多了」。

除了外送,不少勞工也轉向其他兼職,臺中「小蔡」白天在機械廠上班,晚上到鋼琴酒店當服務生;「小陳」在汽車旅館鋪牀打掃,機車掛外送袋,閒暇兼外送,他說旅館讓他不忙時兼跑單,算是互利。

臺中市勞工局指出,以機械廠中階幹部爲例,原月薪約5萬元,放無薪假後,即便政府提供「再充電」計劃補助上課費用,仍無法彌補薪資落差,兼職成爲許多勞工的現實選擇。

彰化傳產業多,許多外籍移工放無薪假後到農園打黑工維生;當地農家透露,部分外勞每天工資約1000至1500元,「大家都很低調,僱主也睜一隻閉一隻眼」。

彰化縣靠近都會區的工業區,外勞也兼差當外送員,但因對中文及當地環境不熟,使用導航仍迷路,詢問當地居民才找到正確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