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蘇啓誠遺孀仍憤憤不平?外交部回收駐外宿舍 爆產權問題

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駐處目前仍正常運作,但南非顯然是在中國壓力下做出表態,除我方抗議外,連南非執政聯盟也反對政府片面行動。(示意圖/資料照)

臺灣因國際處境特殊,駐外館處在財產登記上長期採取彈性做法。根據調查,臺灣駐日六處外館中,有部分辦事處與宿舍爲外交部自有產權,但過去多以當地「處長」個人名義登記。近年來,外交部陸續將這些財產統一收歸政府單位名下,但目前僅剩「駐大阪辦事處職務宿舍」尚未完成產權轉移,成爲唯一尚掛在個人名下的外館宿舍。

根據《CTWant》的報導指出,這間大阪宿舍過去由前處長蘇啓誠掛名持有。2018年因關西機場因颱風封閉,旅客疏散作業爭議引發輿論風暴,蘇啓誠其後於宿舍內輕生,引發各界關注。事件發生後,監察院認定蘇啓誠爲遭不當輿論壓力影響致死,銓敘部也認定爲因公殉職。然而,宿舍產權至今未歸外交部,據瞭解,主因爲蘇啓誠遺族尚未同意辦理產權移轉。

外交部近年推動駐外館產「法人化」,希望將財產歸屬於「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館產管理委員會」。據瞭解,外交部曾與蘇啓誠(見圖)遺族接洽,盼望能協助完成產權迴歸事宜,但至今未獲實質進展。(中時資料照)

外交部近年推動駐外館產「法人化」,希望將財產歸屬於「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館產管理委員會」以利統一管理,但大阪宿舍尚未完成移轉,成爲推動作業中的一項障礙。據瞭解,外交部曾與蘇啓誠遺族接洽,盼望能協助完成產權迴歸事宜,但至今未獲實質進展。同時還有涉日人士爆料直指,蘇啓誠過世後,其遺孀仍憤憤不平,拒絕簽署讓渡。

有學者指出,此類「借名登記」的安排是外交上常見的權宜措施,尤其針對外交承認困難或當地法令限制的國家,以自然人或社團名義持有財產,有助於保護我方資產。中央警察大學助理教授王智盛舉例指出,過去如駐美大使宿舍「雙橡園」也曾透過協會持有以避免被美方沒收。

但地政專家蔡嶽臻提醒,若遺族始終不願配合,外交部可能需走司法途徑提出「回覆登記」訴訟,雖有法律依據,但過程冗長且可能牽涉外交資金細節公開,須審慎評估是否影響外交操作空間。

對此,民衆黨立委劉書彬表示理解蘇啓誠家屬的立場,呼籲外交部以協調優先,並建議就過去遺產稅、地價稅及未來可能涉及的稅負提供合理補償,展現對殉職外交官的尊重與體諒,同時有助於推動外交資產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