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20年現身了!「殲-6無人機」變身大改造 顛覆未來戰場
▲長春航空展出現傳說20年殲-6無人機「首次」正式亮相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長春報導
大陸「九三大閱兵」剛落幕,接着長春航空展9月19日至23日在吉林正式登場,本次展出新式軍武像是無人偵察機、殲-20等軍備。傳說中20年殲6無人機「首次」正式亮相,過去各類衛星圖,軍事迷捕抓到訓練照與等傳聞,大陸軍方從未迴應,這次航展給了明確答案,臺灣海軍前艦長呂禮詩接受訪問也指出,「殲-6無人化改造」讓戰機獲得「第二春」,承擔關鍵的作戰任務,相較臺灣對無人機概念停留在小型衝鋒機,可能有所落差,必須重視未來戰爭將更加難以預測與掌控。
今年長春航空展出現許多新式軍武裝備,在無人機展區一架編號70051的殲-6無人機靜靜地停在展區,看似是過去殲-6戰機外型,實際上已經進行大改造,過去這臺神秘的殲-6無人機,經常引起全球軍事觀察家的高度關注,20年來有如傳說一般,偶而被衛星空照圖、軍事迷拍攝飛行身影,大陸軍方從未證實或否認有「它」的存在。
▲殲-6無人機「首次」正式亮相 。(圖/記者任以芳攝)
公開資料顯示,殲-6退役後長期以靶機、無人改裝平臺的形式出現於沿海機場,2013年起的開源影像與2021年的東部戰區公開照片,「J-6無人化」成爲業內共識,甚至偶有衛星圖在連城、興寧等地辨識出數量可觀的機體。
20多年後真相大白!長春航空展展區介紹牌清楚寫「殲-6無人機」,內容介紹稱,「該機在殲-6飛機基礎上進行改裝,取消機炮武器系統、副油箱、彈射座椅等,改裝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和自動駕駛儀,增加機翼掛架,增設地形匹配導航系統,改裝的殲-6無人機於1995年首飛成功,可作攻擊機和訓練靶機,供戰鬥機飛行員和高炮、地空導彈、雷達操縱人員演練和打靶。」
如今殲-6無人機正式出現在公衆視野,再次引發軍事迷關注。臺灣海軍前艦長呂禮詩接受訪問說,「這種改裝無人機在2022年的航展中有展示初步改裝方案,但現場沒有安排實際裝備,此次展示了更爲具體的技術成果。」
▲ 臺灣海軍前艦長呂禮詩 。(圖/記者任以芳攝)
臺灣海軍前艦長呂禮詩指出,一般來說,外界對無人機的認知多停留在較爲「靈活的小型無人機」,比如衝鋒機那類第一視角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因其體積小、機動性強,常被用於偵察、打擊一些特定目標,但其打擊能力相對有限。
「這次展示的無人機則是通過改裝退役的戰機,如強五、殲6、殲7等類型,將它們轉化爲具有更強作戰能力的無人機。」呂禮詩進一步強調,「這些改裝後的無人機,若搭載滿油和武器,能夠對重要工事和碉堡等目標進行精準打擊,是很可怕的攻擊。」
改造退役的殲-6戰機,不僅僅是簡單的「舊物改造」,也凸顯大陸軍工「變廢爲寶」的極致發揮,把一款曾經的功勳戰機轉變爲未來戰場上先遣「幽靈」部隊,可以執行攻擊和靶訓任務的功能。
說起殲-6無人機前身,就是由瀋陽飛機廠(現沈飛集團)研製的殲-6戰機,1959年首飛,1963年正式服役,直到1986年停產,總計生產超過5000架,成爲大陸空軍歷史上裝備數量最多的戰機,創下多次輝煌戰績,舉例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多次擊落美軍入侵的飛機和無人偵察機,以及1965年9月20日成功擊落美軍F-104C型戰鬥機,創下22:0的空戰神話。
但英雄終有了老去的一天,隨着殲-6逐漸退役,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些退役的戰機並未被丟棄,而是被秘密投入到「靶-6」的改裝計劃中,爲新一代飛行員提供實彈訓練。徹底改裝過的殲-6無人機,捨去機炮武器系統、副油箱和彈射座椅,因爲「無人駕駛」因此可以掏拋下是飛行員生命線的裝備,如今已被無情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高度集成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和自動駕駛儀,賦予它自主飛行的能力。
機翼掛架的增加,可以攜帶2至4枚航彈,最大載彈量達到1噸。搭配地形匹配的導航系統,能以1.1馬赫的超音速進行低空突防,精確打擊港口、防空陣地等固定目標,賦予殲-65戰機第二次生命。
▲退役殲-6戰機通過改裝,獲得「第二春」成爲無人幽靈先遣部隊。(圖/記者任以芳攝)
呂禮詩也說,現在看到的戰機如果是滿油滿彈的情況之下,衝向各種重要的工事或者是碉堡的話,一樣可以造成非常重大的一個打擊,而且是很精確的打擊,透過北斗衛星的導航,可以進行非常精確的定點打擊。這種機型非常多,曾經服役過的強五,還有殲6、殲7都類似改裝。
「這種作戰思維體現解放軍的一種先勝策略,既能延續老舊戰機的作戰功能,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現代戰爭中的潛力。」呂禮詩說,通過改裝,戰機不僅能夠獲得「第二春」,更能承擔起一些關鍵的作戰任務。
呂禮詩也提醒,在這種思維之下,如果對應到臺灣現在的處境,我們對於無人機的認知都是類似衝鋒機第一視角的無人機,可能研判的有一點落差,如果遇到的是這種(戰機改裝)無人機,導控系統顯然比我們看到的第一視角無人機要來得更好來的更爲精確。
總的來說,這種戰機改裝無人機的出現,不僅提升瞭解放軍的空中打擊能力,也爲未來可能的作戰帶來了更強的威脅。臺灣在未來的防衛準備中,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如何應對這種高精度的無人打擊力量。
▼ 「全球鷹」具有隱身能力中高遠程無人偵察機。(圖/記者任以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