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跑鞋,下樓跑個兩分鐘」想養成每天跑步的習慣,先從微小目標開始

圖/pixabay

文/歐陽立中

老把失敗爲成功之母掛嘴上的,失敗居多

「失敗爲成功之母」,大概是我們有意識以來,接觸的第一句格言吧!這句格言立意良善,就是告訴你跌倒了彆氣餒,爬起來拍掉塵土,再往前衝就是了;失敗了別灰心,站起來收拾心情,再多試幾次遲早會成功。

我還記得,小時候參加演說比賽,這句格言還真的是萬靈丹。因爲我比的是即席演說比賽,比賽前三十分鐘才抽題。也就是說,你只有三十分鐘的準備時間,要生出一篇驚豔全場的講稿談何容易,所以我通常都會準備一些常用格言和故事,遇到屬性接近的講題,二話不說,立刻把他們巧妙嵌入。

講題談「挫敗」,我會這麼說:「有句格言說:『失敗爲成功之母』,你看國父革命,前十次都失敗,直到第十一次才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講題談「堅持」:「有句格言說:『失敗爲成功之母』,愛迪生改良燈泡,失敗了六千多次,從未放棄,最後成功爲人類帶來光明。」慢慢我發現,失敗的次數越多,越能烘托這句格言的氣勢,所以後來,在我演講裡,愛迪生出場的次數比國父還多。

不過漸漸地,我發現這句話,在安慰上的意義遠大於實際。爲什麼呢?因爲他彷彿給了你一張超商集點卡,要你搜集失敗貼紙,只要貼上去,就好像更接近兌換成功獎品的門檻:「集十張失敗貼紙,就可以換一個成功公仔唷!」「集二十張失敗貼紙,恭喜你,獲得成功抱枕一個!」結果呢?你專注在累積失敗的次數,卻忘記了失敗的意義在於記取教訓和調整策略,不加思索、莽莽撞撞地又要趕緊再試一次,連跌倒的姿勢都跟上回一模一樣。

當然說到這裡,你也許會納悶:「不然要怎麼樣嘛?」應該這麼說,「失敗爲成功之母」對於心理慰藉,還是有用的,但是一般人能經得起多少次失敗而不放棄呢?寥寥可數對吧!因此,當你想開始嘗試一件事時,要告訴自己的是:「微小成功纔是成功之母。」

讓大腦回路習慣成功的感覺!

我的Podcast節目叫做「Life不下課」,常會訪問各領域的高手,有次我訪問陳怡嘉老師,她是很厲害的學習教練,總能幫學生的學習狀況把脈,然後對症下藥。她那時告訴我學霸和學罷(學一學就罷了不學)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就是心態的設定。

學霸會想辦法先取得微小成功,從而建立自信和收穫,因此更願意持續努力,來獲得更大的成功。可是學罷呢?沒想那麼多就學,結果一遇到挫敗,就開始猶豫害怕,從此一蹶不振。因此,怡嘉老師在《自律學習力》有句話說得特別好:「儘可能維持正向成功經驗,實際上比從逆境學習經驗重新站起來,更容易推向下一次巔峰!」

說真的,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成功不在遠方,而在近處。好比你覺得自己身材走樣了,下定決心從今天開始要每天跑步;或者你覺得自己胸無點墨,打定主意接下來每個禮拜要讀完一本書;或是你看到別人經營社羣平臺有聲有色,暗暗設定從明天開始每天都要發一篇文章。如果你真的做到了,長出這些新的習慣,會覺得自己很成功。遺憾的是,多數人來不及看到長出來的參天巨樹,就無疾而終了。問題出在哪裡?一樣是沒搞懂「微小成功纔是成功之母」這個策略。

全世界最暢銷的成功學著作《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這本書真的好看,我至少讀了五遍。關於如何養成好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在書裡提到一個很關鍵的方法,叫做「兩分鐘法則」。也就是說,你在設定一個新習慣時,要確保這件事能在兩分鐘內完成。好比你想養成跑步的習慣,如果一開始你設定每天跑五公里,那可能跑沒幾天就放棄了,可是如果你設定的是「穿上跑鞋,下樓跑個兩分鐘」,那這很容易就完成,而且不費吹灰之力;甚至你還會覺得,都下來了,再多跑個幾分鐘吧!而且,完成後會爲你帶來正向成功經驗,你會接着開始期待明天繼續挑戰這個習慣任務。等你對這個習慣駕輕就熟,覺得沒挑戰性了,自然就會調高任務的難度;那些高手就是這樣把不起眼的習慣,變成自己的一身本事。

別追求一次到位的大成果,先串聯每一個小成功

知名企業講師謝文憲,大家都稱他憲哥,在他的著作《極限賽局》裡頭講到一個棒球的人生哲學,叫做「先上壘再說」。棒球比賽要得分,除了直接把球扛出牆的陽春全壘打之外,一定要有球員在壘上,對吧?不管你是敲安打、四壞保送、還是被丟到觸身球;沒有在壘上,不管再厲害都沒辦法得分。所以這告訴我們什麼?在做任何事情時,別急着想達到什麼大成果,先追求一個小進步,上壘了,纔會有後面的得分契機。

但請注意,這個小進步必須連貫,不能是曇花一現。爲什麼?憲哥說,在棒球比賽裡,要「連貫才能得分」。你看兩隊比賽,有時候明明A隊安打數比B隊多,爲什麼最後是B隊贏?很簡單,因爲A隊的安打雖多,但都零星分佈在各局,攻勢無法串連;反觀B隊的安打,攻勢綿密、環環相扣,不斷推進壘包,把隊友送回來得分。

人生也是一樣,假如你想經營社羣平臺,不是告訴自己要一鼓作氣地成爲百萬網紅,而是從發一篇文開始,先上壘再說;今天發不夠,明天也要寫,後天繼續寫,只有有寫,就是微小成功。當這些微小成功連貫起來,不知不覺,記分板上的數字就不會再是0。

如果你遇上挫折,「失敗爲成功之母」是一句很好的心靈寄託;但如果你渴望成功,那麼請告訴自己「微小成功纔是成功之母」。別把人生成敗賭在自己的受挫能力,相反的,順勢而爲,如同《原子習慣》所說:「花費最少努力產出最大價值纔會被實踐。」給自己設定小小的達成目標,一路過關斬將,那纔是笑到最後的人從來沒告訴你的成功秘訣。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的《人生沒有理所當然:沒有「應該要」,只有「你想要」!練就跳脫框架、突破自我設限的全方位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