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即將公佈國防戰略 美軍高層憂「目光短淺」

川普政府即將公佈國防戰略,美軍高層:就這樣?「打敗中國」呢?(美聯社)

近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緊急召集全球各地的美軍將領,計劃於本週在維吉尼亞州匡提科海軍陸戰隊基地舉行一場「不同尋常」的峰會。據觀察者網引述多家美媒早前報導稱,這場會議旨在闡述川普政府將國防部改爲「戰爭部」的計劃,並制定新的軍人標準。還有報導稱,五角大樓近期已完成《國家防務戰略》和《全球部署審查》的審查工作,新戰略或將把軍方關注重點從「威懾中國」轉向西半球及美國本土,還可能減少歐洲等地駐軍,「集結令」或許與這一戰略有關。

當地時間9月30日,《華盛頓郵報》援引8名現任及前任官員消息報導稱,包括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丹·凱恩(Dan Caine)在內的多名高級軍官,對川普政府即將公佈的國防戰略深表擔憂並提出批評。作爲五角大樓規畫資源優先分配方式與美軍全球部署的核心指導文件,圍繞《國家國防戰略》展開的爭論,正成爲高級軍事官員應對川普政府非常規軍事政策時面臨的最新挑戰。

據報導,這份戰略由五角大樓政策辦公室內川普任命的文職官員起草,目前已進入最終修訂階段。3名知情人士透露稱,戰略草案已廣泛分發給全球各作戰司令部及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等軍方領導人。其中不少人質疑,對於一支旨在應對全球危機的部隊而言,該戰略的優先級別變動將產生何種影響。

多名知情人士指出,針對新戰略的內部批評,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文件對「美國本土威脅」的過度強調上,而忽視了軍方高層一再強調,關於中國正不斷縮小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優勢的警告。另有5名人士告訴美媒,文件中雖仍有大量章節聚焦於中國相關議題,但內容多侷限於「臺海軍事局勢緊張」,而非美國與這一最大對手之間的全球競爭。

事實上,五角大樓今年3月曾被爆出一份臨時國防戰略,該戰略同樣將重點放在臺灣問題與本土防禦上,甚至敦促五角大樓領導層在全球其他地區「承擔風險」,以保障這兩大優先任務推進。

一名前官員在評價新戰略時表示,「有人擔心,這份戰略的整體考量並不周全。」

關於軍方高層的反對聲音,有2人透露,凱恩近幾周已向五角大樓高層表達擔憂。

「他給了赫格塞思非常坦誠的反饋,」其中一人稱,「我不確定赫格塞思是否明白《國家國防戰略》的重要性,這也是凱恩爲何如此努力溝通的原因。」他還提到,主導此次《國防戰略》、五角大樓分管政策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也參與了相關討論。這名曾極力「遏華」的鼓吹者近來出現態度轉向,不再鼓譟美國應重返亞太,反而呼籲將重點放在維護美國「後院」的秩序上。

另一名知情人士補充,凱恩曾努力推動《國家國防戰略》保持核心方向,即「讓美軍專注於備戰,既能對中國形成威懾,若有必要,也能在衝突中擊敗中國」。

但赫格塞思及其政策團隊釋放的信號則是:五角大樓將從歐洲撤出部分兵力,並對司令部進行整合。這種調整讓部分美國盟友感到不安,但川普政府內部一些人認爲,傳統策略使美國陷入海外昂貴戰爭的泥潭,而非維護美國本土利益。

兩名知情人士還表示,新戰略文件的基調遠比以往更具黨派色彩,措辭與赫格塞思的公開演講風格相似,將美國軍力的削弱歸咎於拜登政府。

多名人士坦言,戰略起草過程中出現不同意見本是常態,但此次對文件表示擔憂的官員人數之多、批評程度之深,實屬罕見。這也暴露出了五角大樓行政領導層與軍事領導層之間的分歧。

瞭解戰略修訂過程的人士還提到,鑑於川普在外交政策上高度個人化且時常矛盾反覆的行事風格,美軍軍方高層還認爲這份戰略計劃「目光短淺且可能不具實際意義」,失望情緒正日益升溫。

不過,五角大樓發言人肖恩·帕內爾(Sean Parnell)拒絕就這份機密文件的內容,或修訂過程中是否有人提出擔憂等問題置評。

「赫格塞思部長已下令制定《國家國防戰略》,該戰略將聚焦推進川普總統『美國優先』『以實力求和平』的務實議程,」 帕內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這一制定過程仍在進行中。」

「政客新聞網」早前曾報導稱,本屆川普政府的軍事新政,將與近幾屆民主黨和共和黨政府形成重大反差,包括川普的首個任期。當時他也聲稱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雖然川普本人仍保持強硬的對華言辭,但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更偏向孤立主義,與副總統萬斯的主張一致,希望美國擺脫對外承諾的束縛。這一轉變可能令歐美盟友不安,也將引發國會中對華強硬派的批評。

一位瞭解該文件草案的知情人士說:「對美國及其在多個大洲的盟友而言,這將是一次重大轉變。美國那些長期受信賴的承諾正飽受質疑。」

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媒體4日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稱,五角大樓分管歐洲與北約政策的官員戴維·貝克上週向歐洲方面宣佈,美國將逐步退出面向俄羅斯東歐鄰國的安全援助項目,今後不會再爲訓練和裝備這些國家的軍隊注資。

受影響的美國國防部項目包括創建於2020年的波羅的海安全倡議等,相關撥款須經美國會批准,但川普政府迄今未向國會提出申請。已由國會劃撥的資金預計可供這些項目持續至2026年9月底。

「一點也不像川普總統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一名參與簡報的共和黨外交政策專家說。

北約盟友預計,在未來幾年中,美軍大約8萬駐歐部隊中會有部分撤離。但不同國家受到的影響會有所不同,最終也取決於川普的決定。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表示,中方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積極履行大國軍隊國際責任,用實際行動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爲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

張曉剛說,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積極理性的態度看待中國和中國軍隊的發展,把以和爲貴、以穩爲重、以信爲本作爲兩軍交往的基本遵循,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構建不衝突不對抗、開放務實合作、逐步積累互信的兩軍關係,真正當好兩國關係發展的穩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