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暫緩對臺軍援 李大中:華府考慮美中大局
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爲促成「川習會」,暫停超過四億美元的對臺軍援。總統府僅表示,臺美在各項安全議題上都有緊密合作。圖爲賴清德總統(右)昨與美國在臺協會副處長樑凱雯(左)一同參觀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記者餘承翰/攝影
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爲促成「川習會」,擱置一項約臺幣一二一億元的軍事援助計劃。淡江大學戰略所所長李大中表示,川普暫停軍援,最可能原因在於華府正在考慮當前美中關係的大局;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分析,川普團隊原本就不贊成免費的軍援,無償軍援恐怕遲早會被檢討。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指出,從川普上臺後,美國的政策走向就是一種交易性的。臺灣若太把川普的言行表述當真,說不定就會「被交易掉」。美國近期的一些涉臺發言和行動,包括AIT日前提出「臺灣地位未定」等,可能都是在爲中美領導人會談、下一步要達成什麼樣的交易在做佈局。
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表示,臺灣現在面對的就是比較具不確定性的川普式決策風格與政策思維。今年六月,國防部長顧立雄原定與美國國防部政務次長柯伯吉會晤、賴清德總統原定過境美國紐約,最後都被取消,原因都是美國正與大陸積極磋商「川習會」。
李大中認爲,華府正在考慮當前美中關係的大局,包括剛結束的第四輪談判、美中接下來可能達成的經貿關稅協議,以及伴隨而來的美中元首峰會,上述的發展,可能都導致華府傾向於暫緩對臺軍援。
揭仲表示,縱然沒有美中貿易談判或川習會的因素,美國對臺灣的軍援應該是遲早會被檢討的事情,這完全屬於美方的決策權。
揭仲擔憂,過去許多由美方支付費用的軍事交流計劃,往後可能也要由我方來埋單。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指出,這顯示臺灣的軍工產業假如操之在美國手中,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政治風險。
林穎佑表示,我方最好具備自身的國防能量,除了有屬於自有自造的武器外,也可以在美國軍工製造業面臨困難的當下,與美國廠商合作形成產業鏈上的生命共同體,具備更多籌碼和說服力,就不是隨便一個總統能說停就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