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疑日 美日特殊關係不再
美國強硬推動新一輪關稅,美媒指出,日本在盟友地位失色的情形下苦尋轉機,也顯示出美國總統川普的疑日情緒和日本不再擁有「特殊待遇」的現實。(美聯社)
美國強硬推動新一輪關稅,美媒指出,日本在盟友地位失色的情形下苦尋轉機,也顯示出美國總統川普的疑日情緒和日本不再擁有「特殊待遇」的現實。另外,越南搶在期限前達成協議,但面對模糊不清的「轉運」條款,製造業憂心受創。
川普近日公佈各國最新關稅稅率,日本來到25%,報導指出,日本作爲美國長年盟友,原本期待獲得與第一任期相似的關稅豁免待遇,但白宮明確表示沒有例外,讓日方意識到對華府的影響力已經不再。
《華盛頓郵報》指,布魯金斯研究所亞洲政策中心主任索里士(Mireya Solis)指出,日本終於發現自己對川普「不夠特別」,而川普看到貿易逆差時,也不會體諒日本,在他眼裡就是純粹的赤字。
分析指出,石破政府低估了川普對日本的猜忌,是談判的關鍵失誤。川普的疑日情緒來自1980年代,當時日本崛起一度撼動美國霸權,從此開始反感日本。相較於前首相安倍晉三私交甚篤的第一任期,如今日本已失去交涉橋樑。前TPP首席談判代表大江博坦言,美方已不再認爲日本可以獲得「特殊待遇」。
面對區域安全威脅與貿易壓力交錯,前日本駐美大使藤崎一郎警告,當外界認爲美日關係惡化,就會鼓動中國、俄羅斯與北韓。他認爲,關稅最終解法必然是「美國大勝」與「日本小勝」,即使不可能雙贏,日方仍必須堅持談判。
另外,《金融時報》報導,美越在期限前達成協議,同意將46%關稅下調至20%,卻威脅繞道越南規避關稅的商品徵收40%懲罰性關稅,但未明確界定何謂轉運,讓依賴中國原料的越南製造業憂心忡忡。
越南是全球貿易依賴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出口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近9成,其中三分之一銷往美國。專家分析,美方對轉運的定義恐相當廣泛,從最典型的直接修改產地,到過程使用中國原料,都可能涵蓋其中。若40%稅率僅針對最惡劣行爲,衝擊或許有限;但如果採取更嚴苛標準,例如設定外國附加價值門檻,對經濟影響將十分顯著。
另一項變數是稅率與東南亞鄰國的差距,若稅率明顯優於其他「中國+1」市場,越南就得以保持製造業競爭優勢,對越南而言仍是一項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