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政 生技業迎雙軌趨勢
法人表示,未來幾年生技業將迎來「雙軌趨勢」:一方面是大型藥廠持續透過收購擴充規模;另一方面,中小型新藥公司傾向尋求策略聯盟或跨國合作,以分擔風險與成本。整體來看,產業走向規模化與落地化已是必然,臺廠唯有擴張海外版圖,才能在國際市場中站穩腳步。
因應美國落地化風潮,除保瑞、美時大手筆透過併購佈局外,藥華藥也規劃啓動建置Ropeg美國生產線,建立臺美跨國雙生產基地營運模式,打造符合全球供應鏈架構,強化國際市場佈局。
永信、易威、北極星-KY、永笙-KY等因已在美設廠或規劃產能成政策受惠族羣。泰福-KY新建兩座2,000公升一次性反應器將於明年投產,並計劃發動大分子廠併購;臺寶生醫則與梅約診所合作,在鳳凰城設立細胞治療生產基地,切入再生醫療藍海。
法人指出,藥品研發成本與臨牀風險持續上升,透過收購快速取得藥證、技術或市場成主流。川普新政強化這項趨勢,若無法在美落地生產,公司將被迫承受高額關稅,長獲利能力恐遭侵蝕,因此未來合作聯盟勢不可免,在美有生產基地和完整行銷通路的公司將成國內藥廠結盟對象。
法人認爲,川普新政帶來挑戰,同時爲先行者創造機會。無論是美時「收購成長」路線,還是保瑞「平臺製造」戰略,都印證臺灣製藥業無法「小而美」,持續壯大才有資格參與全球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