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想要的,臺灣能承擔嗎?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對全球發動關稅戰後,國際金融市場便隨着他的喜怒大幅震盪。路透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對全球發動關稅戰後,國際金融市場便隨着他的喜怒大幅震盪。看來川普四年執政,若未竟其「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自利目標,世界與美國的互動將充斥矛盾與衝突。

MAGA內涵究竟是什麼?難道僅是讓工業生產迴歸美國,創造美國人就業機會與所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從最近引起國際議論,由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米倫虛構的「海湖莊園協議」內容可看出端倪;當世界政治與經濟走向多極化之際,川普真正要的是繼續維持美國在世界霸權地位。

面對中國大陸經濟與軍事快速崛起的挑戰,川普MAGA其實包括加速恢復工業生產能力、維護國家安全與先進技術優勢,以及確保美元仍作爲國際準備貨幣等三大目標。不過,川普沒有能同時完成目標的「萬靈丹」,於是以更多政治力介入與世界各國的經貿談判。

川普「拉高談判籌碼」的高關稅威脅,雖能迫使部分東南亞國家臣服,但與份量最重的中國大陸與歐盟談判未定,而日本、南韓與大陸經貿密切,要求彼等「脫中入美」亦不可能。「以拖待變」遂成爲多數國家的應對策略,美國因無法抗衡全世界而終將在關稅戰一役敗陣。

川普逾矩的高關稅震撼世界,卻因不可行而露出破綻;中國大陸的沉着穩定,與川普瞬間的改弦易轍,讓國際看出川普有時間上的急迫。但因爲對美國經濟衝擊實在太大,反對聲浪層出不窮,使得川普陷入政策困境。

川普最終應不會維持目前的高額關稅,但不能排除會採用其他與關稅「等價」的金融手段。川普認爲聯準會應降低利率,以配合財政部的弱勢美元政策。他因此需要聽話的聯準會主席;揚言開除獨立行事的現任者並非無的放矢。

至於傳言不具市場性的「零息百年債券」概念亦恐非空穴來風。以大幅折價債券鎖住順差國外匯準備,就如同課徵高關稅;既能改善美國財政赤字,又可降低外國出口美國誘因。聯準會若能配合扮演「世界央行」,允許外國央行的「零息百年債券」貼現,取得美元流動性,則更能強化川普心目中的「美元本位制」。

川普顯然不耐久戰,可惜臺灣對其關稅威脅誤判情勢而未「慎謀能斷」。3月3日臺積電急着宣佈擴大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3月20日中油又宣佈參與投資年產2,000萬噸的阿拉斯加LNG計劃,並準備購買600萬噸。媒體估計此計劃「單位產能」投資金額是其他國家LNG計劃的二倍以上,臺灣未來天然氣與電費價格上漲已無法避免。

臺灣對川普要求極盡配合之能事,卻仍在4月2日遭美方宣佈32%高關稅的震撼。即便如此,賴總統依然完全配合美方,提出「零關稅」、擴大對美採購投資、排除非關稅障礙,管制高科技出口與防止洗產地,甚至是不符經濟原則的「脫中入北」政策。賴政府對美善意幾已無談判必要,未來只有等美方做定奪了。

川普未來對各國關稅談判退讓,可能以金融手段作爲補償。臺灣央行持有美債超過2,900億美元自然成爲美國財政部關注對象,而新臺幣匯率也將面臨調升壓力。儘管央行聲明臺灣經常帳餘額不應與匯率掛鉤,但川普對美元立場豈容他國置喙。面對川普可能的施壓,賴政府是否仍配合要求央行退讓值得社會關心。

這段期間川普的關稅戰操作,可用「急、劇、變」三字形容,政府若能以「徐、澹、恆」因應或可降低衝擊。無奈賴政府落入川普政策邏輯,造成出口三成的大陸市場自生自滅,具競爭力高科技廠商赴美的「產業空洞化」,投資購買阿拉斯加LNG的高昂成本,以及日後美債可能損失與新臺幣升值。賴政府缺乏因應變局的自信與謀略,只對川普有求必應,如此作爲讓人爲臺灣的經濟前景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