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五步驟進逼 Fed力保獨立

最值得稱道之處,是川普對Fed採取的一連串大動作,迄未對利率決策造成重大影響。美聯社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7日會議從整體來看,值得用「可圈可點」來形容。降息1碼的決策有理有據,對經濟風險的評估與未來利率走向的預測也沒有明顯的毛病;更重要的是各界並不會認爲Fed降息是屈服於川普的壓力,因此Fed的獨立性也不致受損。但在未來Fed的獨立性及美國經濟展望仍面臨嚴峻的威脅。

自從Fed鮑爾在8月22日傑克遜洞年會上明示Fed準備恢復降息之後,他這番論調已經通過三項經濟數據的考驗,使這次降息能夠得到經濟學者及金融市場的普遍認可。第一項考驗,是8月底公佈的7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2.9%,符合預估,雖離2%目標頗遠,但仍低於3%防線,顯示關稅措施對通膨的衝擊並不嚴重,勉強符合小幅降息的條件。

第二項是9月初公佈的8月就業報告,非農業就業人數僅增加2.2萬人,低於預估;失業率進一步上升到4.3%,爲2021年來高點,再加上7月企業求才人數減少到718萬,在在印證了鮑爾「就業下降的風險正在升高」之說,這也爲這次降息提供了堅實的理由。

第三是9月11日公佈的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核心指數月升幅及年升幅分別維持0.3%及3.1%,雖仍居高不下,但並未更上層樓。

這三項重要數據顯示就業情勢已經明顯惡化,而通膨則是溫和上升,因此從就業與通膨兩項使命的「風險控管」角度來看,Fed於此時「預防性」地降息1碼,應屬適當。

至於各界最爲關切的今年內利率走向,有十位預測至少將再降2碼,九位委員預測最多隻再降1碼。表面上顯示「鷹、鴿」兩派壁壘分明,但也能看出決策官員的審慎立場。一旦未來幾個月的通膨數據明顯升高,Fed仍有彈性調整的空間。利率決策的基礎仍然是「一切看數據」,只不過並非只看「靜態」地觀察數據的現值,而是「動態地」評估數據的走向;並未預設利率路徑,仍舊維持「一會一決議」的基調。

最值得稱道之處,則是川普對Fed採取的一連串大動作,迄未對利率決策造成重大影響。各界原本預期這次會議上除了新任「川派」理事米蘭之外,另外兩位現任「川派」理事沃勒與鮑蔓也可能投下「異議」票,主張降息2碼,這將使Fed的信譽嚴重受損;但結果這兩人也站在Fed主流派這一邊,支持只降1碼,充分顯示決策官員仍強力捍衛Fed的決策獨立性。耐人尋味的是米蘭居然預測今年內利率將降到2.75-3.00%,亦即10月及12月總共將降息5碼;除非他已經預測今年內將發生重大的震撼事件,否則他如此強力向川普表態只會被認爲是「牆壁上的蒼蠅(fly on the wall)」。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儘管市場並沒有把米蘭及庫克的人事問題當回事,但川普想要完全掌控Fed之心未死,只是在策略上由「一戰成功」,改爲「迂迴作戰」,而且並不需要透過國會修法。從川普目前的作法,不難推論出他計劃以五個步驟來「打包」Fed。第一步是米蘭進入Fed,已經完成;第二步是開革現任理事庫克,目前雖連續受挫,但法律專家認爲最高法院同意開革庫克的機率正在升高。第三步是成功趕走庫克之後,川普再提名接任者,並獲得參議院同意;第四步則是此時Fed的七位理事中,有鮑蔓、沃勒、米蘭及庫克的接替者皆屬「川派」,已經過半,足以在明年2月時主導八位地區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的人事任命;第五步,則是Fed的理事及總裁都將照川普的意思投票。其中的關鍵在於第二步,這也正是川普一心要開革庫克的急迫性所在。

川普一旦大功告成,Fed的獨立性就此蕩然無存,美國利率勢必將低於適當水準,非常可能使通膨升高,並使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地位下降,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因此Fed恢復降息雖是短多,但後續的演變卻可能是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