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推動「20點和平計劃」 多方協調實屬不易

▲以哈戰爭2023年爆發,今年10月美國總統川普提加薩「20點和平計劃」,讓雙方首次出現正式停火的契機。圖爲2023年10月以色列空襲加薩地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楊聰榮/臺中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兼任教師、中臺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

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加薩「20點和平計劃」,原本被視爲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份方案在經過數月斡旋後,終於在2025年10月初簽署了第一階段協議,這標誌着自2023年以哈戰爭爆發以來,雙方首次出現正式停火的契機。以色列、哈瑪斯、美國、卡達、沙烏地阿拉伯與約旦等多方罕見地共同表態支持。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項外交突破,但深入檢視細節,這條和平之路依然充滿挑戰。

「20點和平計劃」三階段 以哈走出第一步

根據BBC、路透社與半島電視臺的報導,這份計劃採取三階段架構,試圖透過漸進方式平衡各方核心利益。第一階段目前已開始實施,主要內容包括立即停火、哈瑪斯釋放所有仍存活的人質、以色列釋放數百名巴勒斯坦囚犯,以及以軍從加薩人口密集區撤出。協議規定哈瑪斯須在72小時內釋放人質,讓人道援助能順利進入加薩。

第二階段將成立「加薩國際過渡管理機構」,由多國代表與巴勒斯坦技術官僚組成,負責治安、重建與去激進化。據報導,前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被提名爲潛在協調人選。第三階段則涉及巴勒斯坦建國的長期議題與「兩國方案」的具體路徑,但目前仍缺乏明確細節。

以哈停火各退一步 難消政治敵意與信任裂痕

十月九日,川普在白宮宣佈加薩停火協議正式生效。以色列國防軍開始撤回至協議範圍內,並允許聯合國與紅十字會進入加薩北部提供援助。根據CBS新聞報導,這是兩年來首次有穩定的安全通道開放。哈瑪斯隨即釋放第一批婦女與兒童人質,並交還部分遺體,以示善意。雖然國際社會普遍對此表達歡迎,但學者普遍認爲,這只是漫長和平進程的第一步。哈瑪斯尚未承諾完全解除武裝,而以色列國內的極右翼勢力仍對釋放囚犯與撤軍保持懷疑。停火雖然實現,但雙方的政治敵意與信任裂痕並未消失。

▲▼加薩地區多年來戰火漫天,以色列擁武器優勢強勢轟炸,哈瑪斯挾人質PO圖警告「恐消失」,以哈雙方停火協議屢屢破局。(圖/路透、翻攝自X)

川普的計劃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爲這個計劃觸及中東和平進程中最棘手的核心矛盾。對哈瑪斯而言,武裝力量不只是防衛工具,更是政治籌碼與生存保障。要求哈瑪斯解除武裝並退出治理,幾乎等於要求哈瑪斯自我瓦解。若沒有明確的安全保障與政治出路,這樣的要求難以實現。

另一方面,以色列內部的政治壓力同樣嚴峻。總理納坦雅胡雖然公開支持川普方案,但其執政聯盟中的強硬派與極端宗教政黨強烈反對「分階段撤軍」與「釋放囚犯」。以色列政府能否在內部分歧中穩定推進協議,仍是未知數。

「新加薩」治理 充滿不確定性

此外,「新加薩」的治理安排也充滿不確定性。過渡管理機構的組成與授權尚未清楚,阿拉伯國家願意承擔多少責任與投入多少資源也仍待觀察。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指出,如果過渡機制缺乏明確的政治授權與財政支持,可能重演2011年利比亞戰後治理真空的問題。

▲加薩的過渡治權歸屬與巴勒斯坦建國願景,是戰火難停的核心問題。圖爲以色列轟炸期間,巴勒斯坦人逃往加薩市外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更根本的矛盾在於巴勒斯坦建國的願景。川普雖然在計劃中提到「最終兩國方案」,但並未具體說明疆界劃分、主權安排與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批評,此計劃仍以以色列安全爲核心,而非平等主權原則。對許多巴勒斯坦人而言,這樣的計劃仍難以讓他們相信這是真正通往建國的道路。

阿拉伯聯盟與伊斯蘭合作組織對停火協議表示支持,但多半強調的是「結束戰爭」而非「全面認同川普方案」。歐盟與聯合國採取審慎樂觀的態度,認爲這是推動中東和平的一個罕見契機。德國之聲的評論指出,若川普的計劃能夠持續落實,將重新塑造美國在中東的外交角色,但若失敗,可能再度削弱美國的國際信譽。

美國國內輿論則出現分歧,《紐約時報》社論認爲川普確實展現了整合多方利益的外交手腕,但強調和平需要的不只是談判與協議,更需要長期的執行、監督與信任建立。

「20點和平計劃」成敗三因素 中東和平之路仍艱辛

回顧歷史,中東和平進程多次因細節爭議、極端勢力破壞或國內政治壓力而中斷。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未能落實自治願景,2000年的《大衛營峰會》因領土與難民問題破裂,2020年的《亞伯拉罕協議》雖促成以色列與部分阿拉伯國家建交,但未觸及巴勒斯坦的核心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右)力促以哈停火,提出「20點和平計劃」,以哈雙方接受第一階段計劃。左爲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川普的「20點和平計劃」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轍,關鍵在於三項因素。其一是履約監督機制是否有效,國際社會能否確保各方遵守停火與重建承諾。其二是阿拉伯國家是否願意投入實質支持,包括重建資金與安全合作。其三是巴勒斯坦人民是否接受過渡安排,若缺乏民意支持,任何政治架構都難以持久。

川普的「20點和平計劃」的確展現了外交協調能力與實際突破,尤其在停火與人質釋放上取得初步成果,顯示美國重新主導中東議題的企圖與影響力。然而,這項計劃仍處於極爲脆弱的階段。和平不會自動降臨,它需要政治勇氣、制度化監督與持續信任的重建。真正的成功必須等到幾個條件同時實現,包括停火成爲永久狀態、所有人質安全返家、加薩重建順利推進,以及巴勒斯坦人看到建國的希望。只有在那樣的條件下,我們才能說這份和平計劃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歷史的轉折點。

川普確實展現了促成多方對話的能力,但中東和平需要的不只是交易技巧,更需要各方真誠的承諾與長期的堅持。這場和平嘗試或許是新的起點,但能否成爲真正的終點,仍有待歷史的考驗。

▲川普在這一局展現了整合的手腕,但美國是否能自此在中東重塑實力,以哈停火雖現曙光,但仍有更深層的國際現實要面對,中東這條和平之路,依然充滿挑戰。(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