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談「統一」?其實跟臺灣沒有關係 因爲心裡只有大國交易
▲美國總統川普在5月12日的白宮記者會中談到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時,使用了「統一」(unification)一詞,讓臺北政界一度神經緊繃。(圖/路透社)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新聞摘要:美國總統川普在5月12日的白宮記者會中談到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時,使用了「統一」(unification)一詞,讓臺北政界一度神經緊繃。由於北京長期主張「統一臺灣」,川普這番話立刻在臺灣社會引發疑慮。13日,美國在臺協會(AIT)正式澄清,川普的發言與臺灣無關,而是專指中美貿易關係的整合與深化。
川普在記者會中表示「他們(中國)同意開放中國,完全開放中國。我認爲這對中國會非常好,對我們也會非常好,對於統一與和平也會很好。」這番話立刻被聯想到兩岸敏感議題。
但從整場記者會的脈絡來看,川普談的是中美市場整合,而非地緣政治議題。路透社報導指出,川普並未在記者會中提及臺灣,AIT則強調,美國對臺政策沒有改變。
AIT發言人強調,美國的對臺政策依然根據《臺灣關係法》與「一箇中國政策」,並未有新方向,美國將持續依法律義務支持臺灣自我防衛的能力。
報導也指出,有部分外交圈人士對川普發言引發誤解表示關切,擔憂美方是否可能出現政策鬆動。不過官方迴應明確指出:川普言論所指,僅止於貿易層面。
臺灣要被賣了? 冷靜點別再自己嚇自己!
如果你瞭解川普,就會知道他說話時幾乎從不提臺灣。不是因爲臺灣敏感,而是因爲他根本不把臺灣放在心上。所以,川普嘴裡說出「unification」,不是什麼兩岸密謀,而是單純他口語中常用的、簡化過的詞彙。
川普用的語言是「庶民語言」,簡單、直接、重複性高。他本可以說 integration(整合)、consolidation(整並),甚至 coordination(協調),但他選了「unification」,因爲這個詞對他的支持者來說,更熟悉、更能聽懂。
臺灣社會經常處於高度警戒,媒體過度渲染,謠言與陰謀論滿天飛。這次事件其實是一個提醒:我們應該更精準地解讀國際語境,更冷靜地理解美國政治人物的發言。尤其是像川普這樣的領導人,他講話是爲了媒體效果,不是爲了精準外交。
同時也要提醒臺灣的政治人物,不分藍綠都不需要過度反應,看到可能可以操作的一個字詞就要討論半天。連英文主流媒體都沒什麼人在討論這句話,何必浪費口舌?
最重要的,也是臺灣真正要擔心的,是川普若真要開始處理臺灣問題,他不可能是透過記者會「不小心說錯詞」來表達。他會有辦法直接告訴你「我要你們做什麼」這纔是他一貫的作風。
所以,聽川普講話,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而要理解他的語言風格與政治語境。不然,我們永遠會被自己嚇自己。
▼臺灣真正要擔心的,是川普若真要開始處理臺灣問題,他不可能是透過記者會「不小心說錯詞」來表達。(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