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搶格陵蘭」點燃獨立戰火 11日大選備受矚目
在格陵蘭島5.7萬名居民中,許多人堅決主張他們既不想成爲美國人,也不想成爲丹麥人,只想成爲格陵蘭人。(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要接管格陵蘭,讓格陵蘭11日的大選備受矚目。「獨立」議題成爲此次競選活動的焦點,大部分政黨都支持獨立,但主要關注的是何時獨立,而非是否將切斷與丹麥的聯繫且不落入美國控制。
《法新社》等媒體報導,在格陵蘭島5.7萬名居民中,許多人堅決主張他們既不想成爲美國人,也不想成爲丹麥人,只想成爲格陵蘭人。
川普屢次發表拿下格陵蘭的言論,爲這個自治領土的獨立運動注入了新動力。
格陵蘭大學政治學家阿克倫(Maria Ackren)對《法新社》說,「川普某種程度上再次引發了獨立議題。這對格陵蘭人來說,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它現在爲格陵蘭決策者和政治家提供了動力,讓其或許真的可實現一些過去未能達成的目標。」
幾乎所有爭奪格陵蘭議會31個席次的政黨都支持獨立、支持擁有完全主權的想法,但他們對獨立的時間表看法不一。有些政黨希望「快速」推進獨立,有些政黨則希望循序漸進。
在野的定向點黨(Naleraq)在競選中表現突出,希望立即啓動獨立進程。在2021年上一次選舉中,該黨贏得了12%的選票。
定向點黨候選人之一柏特森(Juno Berthelsen)說,「我們看到,不僅美國、基本上全世界都對我們感興趣,而且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這對我們有利。」他認爲,格陵蘭的獨立有可能在未來一到兩個選舉週期內就會實現,但仍取決於格陵蘭和丹麥之間的談判如何進展。
格陵蘭在300多年前被丹麥人殖民,1979年獲得自治權,哥本哈根仍控制外交和國防等事務。自2009年起,一項法律授權格陵蘭可以單方面啓動獨立進程。
該法規定,丹麥和格陵蘭政府須就獨立問題進行談判以達成協議,而該協議須經格陵蘭議會批准、格陵蘭全民公投支持、並經丹麥國會表決通過。
即將離任的政府聯盟也支持獨立。目前政府聯盟由總理艾格德(Mute Egede)的環保左派伊努特社羣黨(Inuit Ataqatigiit)和社會民主派的前進黨(Siumut)組成。儘管政府聯盟內部存在分歧,但他們不急於獨立,而是認爲,格陵蘭必須先實現經濟獨立。
目前,該島每年從哥本哈根獲得約5.65億美元的補貼,相當於其GDP的5分之1左右。
伊努特社羣黨國會議員拉森(Aaja Chemnitz Larsen)表示,「獨立一直都在討論之中。這是我們許多格陵蘭人的最終目標,但這可能還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她說,「討論很重要的一點是格陵蘭的經濟發展,以及如何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實現這一目標。」
格陵蘭議會每4年舉辦議會大選。本次選舉決定該島與丹麥、甚至與美國的未來關係。
英國《獨立報》報導,民調顯示,大多數格陵蘭居民支持獨立,但他們對獨立時機,以及對生活水準的潛在影響存在分歧。
如果格陵蘭獨立,它可以選擇與美國建立聯繫,但不成爲美國領土,即格陵蘭可以與美國結成所謂的「自由聯繫」(free association),用美國的支持和保護取代丹麥的補貼,以換取軍事權利。這種制度類似於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羣島、密克羅尼西亞和帛琉與華盛頓簽署聯合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