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簽署「大而美法案」 中國學者:為中美競爭定基調

美國「大而美法案」日前由總統川普簽署成法。(美聯社)

美國「大而美法案」日前由總統川普簽署成法。有中國學者認爲,川普藉此鞏固美國自身實力,讓富人資本回流、經濟活力提升、軍事開支成長,爲美國未來數年的中美競爭態勢定下基調。

微信公衆號「大灣區評論」5日刊發覆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孟維瞻的文章,解析「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將會如何影響中美戰略競爭。

他說,審視此法案,可以看出川普第2任期對中國競爭的思路,即「從長計議」、「先內後外」和「遠交近攻」,「從某種角度來說,該法案對中國的影響要超過上半年特朗普(川普)推出的所有政策以及國會推出的絕大多數涉華法案。」

「大而美法案」聚焦在美國國內事務,在法案授權下,川普將繼續嚴打非法移民的和國內治安的整肅。孟維瞻說,雖然短期這會傷害美國軟實力,但長期來看,美國的人口和財富結構將會得到改善,從而提高戰略競爭力。

該法案延續並強化了對高收入人羣有利的減稅舉措,大幅降低富人和企業稅負。文章說,在治安穩定、稅負寬鬆的環境下,全球資本和富裕人士將更傾向於將資產和家庭安置在美國。

除了富人之外,年輕人也是此法案的受益羣體。法案提高了育兒家庭的稅收抵免,免除服務行業小費收入徵稅的規定也會讓青年勞動者受益。

文章認爲,長遠看,法案將對美國的人口族裔結構產生一定影響,如果美國社會能夠變得更具有凝聚力,文化認同更強,並且年輕勞動力更加充沛、白人生育率更高,那麼美國的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就會長期保持,從而增加戰略競爭能力。

「大而美法案」還會讓美國國防實力提升,法案不僅突破了此前兩年國防預算成長的上限,還將在2025財年把聯邦債務上限額外提高5兆美元。這意味着美國年度國防預算將進一步攀升。

孟維瞻指出,法案在爲川普提供緩解財政壓力的空間後,他可以更靈活地打貿易牌與他國談判。債務上限提高,讓美國在必要時可承受貿易戰的財政成本(例如補貼本國受關稅影響的產業),承受持久貿易戰,因此川普「在貿易博弈中將會更加咄咄逼人」。

他認爲,川普或許暫時先與中國達成協議,但遲早會在經貿議題上團結盟友共同對付中國。歐洲方面雖然對川普關稅威脅不滿,但在高科技「去風險」上與美立場日趨一致。川普將利用法案通過後獲得的強勁財政能力,提供激勵給盟友國家的高科技企業,同時威逼利誘盟友政府遠離與中國的敏感合作。

他說,只要美國在關鍵軍事指標上保持對中國領先,並讓北京相信美國有意志運用這些力量,那麼即便沒有廣泛的聯盟加持,也可以形成對中國的心理威懾力。

他認爲,未來三年半,川普更多是希望穩住中國,不要與中國發生衝突,暫時將競爭維持在貿易和科技領域,集中力量改革美國國內,「爲對中國競爭奠定長遠基礎」。其策略之一就是在臺灣議題上保持模糊性。

文章說,「大而美法案」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體現了川普治國理念的延續與升級,也爲美國未來數年的中美競爭態勢定下基調。

美國欲藉此法案鞏固自身實力基礎:富人資本回流、經濟活力提升、貧富利益兼顧、人口結構改善、軍事開支增長。但作者不諱言,該法案沒有完全解決美國債務問題,窮人利益的滿足存在不確定性,清潔能源產業則成爲利益受損者。美國能否將法案紅利真正轉化爲戰略優勢,還有待未來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