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揮關稅大刀各國反應一次看 澳洲氣炸 紐西蘭卻慶祝

美國總統川普於臺灣時間3日凌晨宣佈「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各國強烈反應。(圖/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於臺灣時間3日凌晨宣佈「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隨即引發各國強烈反彈。澳洲總理痛批川普,日本汽車產業繃緊神經,紐西蘭外長卻表示「非常高興」被課最低關稅。對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警告各國不要報復:「只要你不報復,最高的稅率就會是現在這個數字。」

以下爲各國針對美國關稅政策的迴應與可能採取的對應措施整理:

【歐洲地區】

挪威在被美國課徵15%關稅後,貿易工業部長麥爾賽斯(Cecilie Myrseth)表示,美國的高額關稅可能嚴重衝擊挪威經濟,尤其是與歐盟的貿易關係。

瑞士被課徵31%關稅,聯邦主席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在社羣平臺X發文表示,瑞士政府將迅速採取應對措施,並強調將以國家長期經濟利益爲優先,重申自由貿易的重要性。

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也在X發文批評川普,強調自由企業與競爭是西方經濟成功的基礎。他以Spotify和iPhone爲例,指出自由貿易促進了科技與文化交流,美國以高關稅設限令人遺憾。

丹麥外交部長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指出,美國此舉無異於對歐洲發動貿易戰,強調「沒有贏家」,並表示歐盟將團結一致,做出適當且對等的迴應。

愛爾蘭總理馬丁(Micheál Martin)透過影片聲明,呼籲維護開放與自由貿易,稱關稅政策不利於世界經濟,並表示政府將與企業及歐盟合作,與美方展開談判以減少損害。

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則強調,友誼應意味着實質的互惠關係,暗示美國的作法已違反雙方合作精神。

【亞太地區】

日本被課徵24%關稅,首相石破茂強調將全面評估影響,並設置1,000處特別洽詢窗口支援中小企業。汽車產業擔憂受到嚴重衝擊,自民黨高層警告恐引發全國性經濟危機。

澳洲面對10%關稅,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記者會痛批此舉「毫無道理」,強調真正的互惠關稅應爲零,並直言此舉違背雙方夥伴關係,「這不是朋友的行爲」。

新加坡被加徵10%關稅,由於對美貿易呈逆差,受直接衝擊相對有限。不過分析指出,若美國對歐盟加徵關稅延伸至高階化學與醫藥產品,可能波及與歐盟簽署FTA的新加坡與日本。

馬來西亞被課徵24%關稅。學者指出,大馬缺乏赴美設廠的條件,建議應降低對美關稅以減少衝擊。電子、橡膠、傢俱與科學儀器等出口產業恐受波及。

印尼面對32%關稅,政府選擇不報復,盼與美國維持友好關係。官員表示,將加快推動「印尼-歐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I-EU CEPA),提升產品競爭力,強化談判籌碼。

越南遭加徵46%高關稅,但企業大多已有風險預期,透過低成本與生產優化吸收衝擊。部分業者轉向澳洲、日本與國內市場,同時擴大與自由貿易伙伴合作,以分散對美依賴。

韓國被美國加徵25%對等關稅後,代理總統韓悳洙召開緊急會議,形容情勢「極爲嚴峻」,下令政府全力因應。他指示貿易部門詳查影響並啓動對美談判,並要求儘速提出受衝擊產業的緊急支援方案。

而相較於其他國家負面的態度,紐西蘭被美課徵10%基準關稅,外交部長彼得斯(Winston Peters)反而慶幸表示「值得慶祝」,認爲相較其他國家情況較輕,對出口商是利多。貿易部長麥克雷(Todd McClay)明確表示不會對美報復,並質疑美方聲稱紐西蘭對美課徵20%關稅的數據,實際稅率應爲約17%,該國專家也稱,關稅對紐西蘭的影響有限。不過,紐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表示,美國宣佈的關稅「不利於全球經濟」,更明確指出,此舉只是將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徵收關稅並非解法。

【拉美地區】

哥倫比亞被加徵10%關稅。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批評美國政府認爲提高關稅能帶動國內生產、財富與就業的想法「是一大錯誤」。

對於各國接連反應與可能的報復措施,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重申立場:「只要你不報復,最高的稅率就會是現在這個數字。」他也表示,多國已與華府接觸,尋求展開貿易協商,但白宮目前傾向「讓情勢先穩下來」,「之後再看看接下來會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