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掀連鎖效應 美國經濟正走向衰退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正提高美國衰退的風險。路透
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風險已經升高,關鍵要件有二。第一,早在美國總統川普二度就任之前,美國經濟其實比許多人的看法更弱。第二,「川普經濟學」帶來停滯性通膨的力量及金融市場風險,使經濟展望雪上加霜。(延伸閱讀:美國正走向經濟衰退?需要留意這四個警訊)
美國消費者支出能夠居高,一直是靠舉債,以及食品、居住、醫療等必需要消費來支撐。去年底時美國的信用卡款項拖欠率達到13年來高點,加上利率盤旋糕點,使家庭財務壓力愈來愈重。
川普的關稅措施無異於在消費者的傷口撒鹽。對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關稅威脅,以及對中國大陸提高關稅,估計將使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多負擔2,000美元。
然而,目前的關稅還只是開場,預料川普將進一步擴大關稅。川普雖擅於轉向,但對消費者信心的衝擊依然甚大。消費者信心已經劇降,對通膨及失業的預期則升高,這是一項不祥的「三難題」。今年元月實質消費出現近兩年來首次下降,消費者愈來愈可能更加看緊荷包。
再看企業界。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反覆不定,其他決策變化無常,加上消費者陷入困境,都使企業面對的不確定性升高。關稅將提高企業成本,外國的報復行動也將窒息美國的出口,阻礙企業的規劃與調適能力。
川普關稅不確定性阻礙經濟成長
這些效應已經反映在多項企業活動指標上。高盛數據顯示2月製造業及服務業銷售額、新訂單、出口及就業全面萎縮,製造業的營建支出也因爲新政府的態度不明而告減緩。企業展望同樣黯淡,BCA研究公司編制的資本支出意向指標跌到萎縮區,顯示經濟活動已經減緩。
英國金融時報(FT)專欄作家帕瑞克(Tej Parikh)指出,在川普就任之前,許多經濟學者認爲美國就業市場強勁是靠民間部門的動能支持,但這種看法實屬過當。2023年來,美國新增就業人數之中有三分之二是來自政府、醫療及社會服務等部門,在今年2月增加的15.1萬就業人口中,有半數來自這些部門。再者,移民增加也帶動疫後就業成長。
川普就任後,新政府的目標是反其道而行。艾維克合夥公司估計,馬斯克主持的削減公共支出工作在今年內將使就業減少50萬人;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損失140萬個工作機會。鎮壓非法移民,也將使工作機會流失更多。
川普政府的作爲,也在提高金融市場的風險。川普就任之前,標普500指數無論是本益比倍數,以及市場的集中程度,都達到多年高點,但市場一直未能充分反映川普政府的政策作爲,使最近美股已回檔到去年大選之前的水位。
過去一年來,分析師已經擔憂標普500指數股價過高,因爲股價是在反映企業預估獲利提升,以及相信人工智慧(AI)可能帶來的正面效應。但現在分析師對企業獲利的樂觀展望已告消退,營收與投資計劃都因爲不確定性而蒙上陰影。許多美國企業都依賴海外營收,而這些國家大都成爲川普貿易戰的箭靶。帕瑞克預期,股價還有下跌的空間。
美股還有下跌空間
若川普的行動果真是「纔剛開始」,他很可能必須容忍股市進一步下跌。但股市下跌對經濟將造成實質影響,因爲目前股票佔家庭總資產的比率達到空前高點。
再者,金融風險顯然升高,將導致金融情勢轉緊,可能逆轉美國的「安全天堂」的地位,原因包括投資人擔憂美國財政不負責任、聯準會(Fed)的獨立性以及一些更極端的計劃,例如「海湖莊園協定」等。
川普政府打算用關稅收入,以及靠政府效率部削減赤字,來彌補赤字預算,效果備受質疑。美國的舉債成本已偏高,而財政寬鬆將使公債殖利率更高。而且,美國公債需求還面臨其他逆風,例如德國將大量增發公債。投資人很容易就想到美國將陷入殖利率上升及政府負債增加的惡性循環之中。其他金融風險還包括川普政府打算將加密貨幣體制化、鬆綁金融法規,以及可能想要操縱美元匯率。
帕瑞克指出,市場不知道要如何反映這些不確定性。市場一旦開始重新反映政治風險,可能引發股債賣壓,從而可能導致流動性問題。Fed會如何因應,目前也不清楚。
Fed現在選擇按兵不動,而經濟成長可能減弱將使降息的預期升高。但通膨預期也在上升,加上之前通膨升高的陰影未消,Fed可能傾向審慎,並維持高利率。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成長展望將益發黯淡。基於Fed很難在通膨與成長之間做出取捨,也使Fed政策出錯的風險升高。
Fed政策出錯風險也升高
許多分析家正在下修對第1季的經濟成長預估,因企業預期關稅升高而囤積進口產品,而大部分專家都預期這些庫存將於第2季時釋出。屆時由於經濟活動與信心減弱,金融風險升高,加上經濟動能已經萎縮,很難想像還有哪些利多能夠提振信心及激勵經濟成長。
川普的減稅及法規鬆綁措施能否管用?第一,這些有利政策尚未開始實施;第二,這些利多將被其他不利於成長的政策所抵銷。減稅將拉高企業獲利,但由於不確定性及進口成本升高,使這項好處能夠發揮的刺激經濟效果受到侷限。簡化行政程序能夠支持投資,但政府監視各種新關稅措施卻將造成沈重的行政負擔。
帕瑞克認爲,要想避免經濟滑坡,川普必須收回大量的關稅計劃,並抑制想說就說的行事風格,但這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