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收入取代所得稅」有譜?經濟學家說話了

多位經濟學家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難以產生足夠的稅收來全面取代所得稅。(圖/美聯社)

他在4月15日接受《福斯新聞西語頻道》(Fox Noticias)訪問時說:「這確實有可能,關稅收入可能多到足以取代所得稅。」這個構想聽起來或許很吸引人,但《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訪問的多位經濟學家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難以產生足夠的稅收來全面取代所得稅。

保守派智庫「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副總裁約克(Erica York)表示:「全面取代是不可能的,從機械運算上來說根本不成立,數字根本對不上。」

一、關稅真能補上所得稅的洞嗎?

根據耶魯預算實驗室(Yale Budget Lab),美國消費者目前面對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爲28%,是自190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對於關稅未來的稅收潛力,估算值差異很大。川普的貿易與製造業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稱,未來10年關稅收入可高達6兆美元;而耶魯預算實驗室則估計僅爲2.4兆美元。無論哪種估算,都遠不及美國目前每年從個人所得稅中收取的超過2兆美元,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數據。

二、關稅稅基太小,無法支撐整體稅收結構

2022年,美國納稅人申報的調整後總所得爲15兆美元,但當年進口總值僅爲3兆美元,關稅的稅基明顯較小。科羅拉多大學國際貿易專家馬斯克斯(Keith Maskus)指出:「你當然可以對所有東西都課稅來創造收入,但那個規模根本不夠大。」即使川普未來再度提高關稅,耶魯預算實驗室經濟主任特德斯基(Ernie Tedeschi)也直言:「這在數學上根本不可能成立。」

三、誰來真正買單?企業與消費者承擔成本

雖然川普聲稱是外國承擔關稅,但實際上關稅是由進口商——通常是美國企業——支付的。關稅越高,企業就越可能減少進口,這雖可能鼓勵本土製造,但也會導致聯邦稅收減少。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克勞辛(Kimberly Clausing)指出:「你面臨一個數學問題——你提高稅率越多,稅基就被壓縮得越小。」同時,貿易戰引發的報復性關稅與衰退風險也可能導致就業率下降、生產減緩,進一步削弱其他稅收來源。

四、爲何19世紀關稅能發揮作用?

根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2024年分析,1870到1913年(所得稅成爲法律前),關稅收入佔聯邦收入的比重約在40%到60%之間。川普懷念那段時期,並對《福斯西語頻道》表示:「那時我們是最富有的國家。」

但牛津大學的數據指出,雖然19世紀有快速經濟增長,但今日經通膨調整後的人均GDP更高。且當時沒有社會安全、醫療保險,軍費也遠低於今日。

特德斯基補充:「現代人對政府的期待,比150年前要大得多,也複雜得多。」

五、只免中低所得者的所得稅可行嗎?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3月對CBS表示,川普的目標是「年收入低於15萬美元者免繳所得稅」。這對中低收入家庭來說或許聽起來不錯,但約克警告:這其實是個壞交易。根據市政研究機構估算,2023年收入最低20%的家庭中,只有12%實際繳所得稅,且多數人從退稅中拿回的錢高於繳的稅。另一方面,關稅對低收入戶打擊最大,因爲他們支出中更多比例是基本民生品——而這些商品價格會因關稅上升。

約克說:「如果你免掉他們的所得稅,就等於取消他們可退的稅額,轉而要他們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很多人反而會比現在過得更差。」

六、關稅最多隻能替代40%所得稅收入?

彼得森研究所估算,即使關稅提升到高得可能導致衰退的程度,最多也只能補上40%的所得稅缺口。克勞辛認爲,更可能的狀況是:關稅收入用來填補川普擬議的稅改成本缺口,例如延長2017年減稅政策、取消小費、加班與社安收入稅等。根據「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估計,川普的整體稅改計劃未來10年將讓政府少收5兆到11.2兆美元。

七、替代方案:改用消費稅?

另一個被提出的替代方案是:以更廣泛的消費稅(對商品與服務)取代所得稅。2023年,一羣衆議院共和黨人提出法案,試圖用全國銷售稅取代大多數聯邦稅收,但最終未進入參衆兩院表決程序。保守派政策藍圖《Project 2025》也倡議改用消費稅。

支持者表示,這將鼓勵儲蓄與投資,結束對儲蓄的課稅偏見;但批評者則指出,消費稅具有累退性,對低收入族羣衝擊更大。約克說:「從效率角度來看,它或許更合理,但你必須設計一套機制來保護中低收入家庭,例如設立大額免稅額或補助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