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大刀若揮向臺灣 臺灣恐面臨二重傷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已開打,近來外媒頻頻報導川普可能將在近期宣佈有關對等關稅的消息,臺灣也恐在這一波入列。行政院主計總處將於2月26日發佈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表示,屆時將納入川普2,0新政衝擊因素並搭配其他國家經濟變化,提出我國GDP預測最新數據。
恐削弱我國民間投資動能
美國總統川普磨刀霍霍針對臺灣,其關稅大刀不僅將衝擊臺灣出口,財經學者示警,經濟部應儘速盤點與川普談判的籌碼,以及適合赴美投資的產業。此外,由於美國總統川普還積極引導製造業迴流,財經學者提醒,若後續臺廠赴美投資,恐削弱我國民間投資動能。
「出口」和「投資」二重傷
換言之,川普關稅大刀若揮向臺灣,臺灣恐面臨「出口」和「投資」二重傷。
川普關稅大刀若揮向臺灣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表示,川普新政對我國民間投資「確實會壓縮」,因爲企業資源就這麼多,就像臺達電日前宣佈擴大美國投資,當然國內的資本支出只好減少。
邱達生指出,像是臺積電、臺達電、鴻海等具規模經濟的高科技產業赴美投資都沒有問題。但,傳統產業像是汽車零組件、石化、運輸、機械、紡織等,到美國投資會比較辛苦,因爲美國還有工會問題,這會壓縮企業獲利能力,大企業有律師團跟着赴美,但這可不是一般傳產承受得起的,不是每個產業都有辦法赴美投資生產。
邱達生還提到,據瞭解部分廠商也可能採取「牙一咬就過」的觀望策略,暫時按兵不動,畢竟川普執政就剩這四年,而投資則是要看長期效應。但,資本雄厚的企業此時赴美投資反而可趁機擴大,好處就是短鏈化,直接接近美國市場需求。
此外,先前傳出美國可能對臺灣晶片課100%關稅,邱達生則認爲這部分反而不需要擔心。邱達生指出,臺積電的高階晶片不是價格接受者,是價格制定者,你向價格制定者課較高關稅,廠商一定是百分之百轉嫁的,但是如果你是對價格接受者課關稅,例如汽車零組件、石化、運輸、機械、紡織,則會削弱價格競爭優勢,則可能會導致供應鏈移轉。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川普高關稅是一個重大議題,現在就要注意未來的可能發展。一旦全球陷入貿易戰,有二個原因,臺灣受到的影響會非常大,一是因爲臺灣經濟依賴出口愈來愈高;二是臺灣對美國出口佔總出口量近年來節節升高。
吳大任指出,臺灣出口近二、三年內在GDP佔比已上升到65%~70%,至於對美國出口2018年約15%,2024年已經超過23%,就出口金額論,疫情前約400多億美元左右,現在則已破1,000億美元,對美順差自100多億美元升高到600億美元。
針對外界預期美國總統川普關稅大刀已揮,又加上川普強調製造業迴流,屆時若臺廠赴美投資恐削弱我國民間投資動能,外貿出口、民間投資預測恐遭下修,蔡鈺泰則說,實在很難在這時候做揣測,太早下定論不一定是好事,因爲川普他不是講好就算數,他總是變來變去。
蔡鈺泰還提到,民間投資部分,主計總處召開評審會議時,也會一併納入企業法說會釋出的企業整體資本支出規劃和最新財務資訊,這些因素也都會影響民間投資的部分調整。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4年11月29日預測2025年民間投資估計達5兆7,467億元,成長5.57%,高於去年的4.73%。預測我國商品出口5,028億美元,年增5.98%,低於去年的9.72%,預計將於2月26日納入川普2.0新政因素,發佈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