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反風機 颱風電建置未受惠

臺電離岸風場。(圖/臺電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反風機,衝擊國際風電市場,但空出的工作船與物料,是否有利於支援臺灣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建置,風電開發商看法兩極。有外商認工作船有餘裕可以支援亞洲,但大廠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認爲無幫助,3-2期建置時程至少延1年已難避免。

國內離岸風電目前已招商3-1、3-2兩期,前者官方已決定展延1年,允許2027、2028年完工,後者則是預計2028、2029年併網。但原物料成本仍高,歐洲大型施工船也缺,即使延後也不一定能如期完工。

海龍計劃執行長暨專案總監柯廷灝樂觀表示,全球離岸風電市場有機會因爲川普政策調整而帶來正面效益,美國需求如變少,對亞洲需求是好事,反而能有比較多的施工船被調度來臺施工。但綜觀目前全球離岸風電工作船的需求仍大於供給,研判國內離岸風電要等3-2、3-3期比較有機會受惠。

但是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臺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有不同看法,她認爲美國風場計劃多數在2028到2030年,不是馬上能蓋好,且美國有瓊斯法案(Jones Act)要求海域施工必須是美國船,跟臺灣在搶的歐洲船不同。另外就是採購的「時程」,她以自家渢妙一期2026年纔要施工爲例,早在2022年就已付好幾億預定金去鎖定船期,所以川普政策對臺灣風電開發進度無幫助。

許乃文認爲,國內3-2期時程勢必要延,政府要至少寬限1年,得到2029~2030年完工。接下來3-3期的風場公告,也絕對要延,一來前兩期都處理不好,二來價格仍高,貿然再開第三期,也只不過是持續展延罷了。

對於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是否繼續一延再延,經濟部能源署無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