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陸施壓失效?陸喊「手握王牌」:中國不吃這套

陸國關學者:「川普敲竹槓,中國不吃這套」。(路透社)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脅迫中國作出貿易讓步只會是徒勞。」香港《南華早報》6月2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話指出,美國一方面施壓、一方面提出談判的組合方式,是川普典型的談判風格,但對中國這樣的強國而言,這種方式註定失敗。

儘管川普政府企圖通過新的技術管制措施對中國「極限施壓」,逼迫中國在談判中妥協,但中方不會向這種訛詐式(blackmail-style)的策略讓步,尤其是中國掌控着關鍵礦產供應鏈,對美國具備強大的反制能力。

報導注意到,在無端指責中國未能加快稀土出口後,美國政府又公佈新的科技管制措施,對中國「極限壓力」。

川普幾天前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中國完全違反了我們的協議」,幾乎在同時,有報導稱美國暫停向中國出口部分噴氣發動機技術和晶片設計軟體,這是一系列針對中國高科技行業的出口管制措施中的最新動作。

另一邊,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6月1日對美媒稱,他預計中美將於本週就關稅問題進行會談。根據他的說法,雙方每天都在對話,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的團隊和中方團隊每天都在溝通,試圖推動此事取得進展。

分析師表示,美國一方面施壓、一方面提出談判的組合方式,是川普典型的談判風格,但這種方式註定失敗。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信強表示:「這就是川普所謂的『交易的藝術』。美國對中國施加極限壓力,企圖逼迫對方讓步。但中國不吃這套。」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指出,中方「深諳」川普慣用漫天要價與極限施壓來換取對手讓步。

「但這對像中國這樣的強國是行不通的,」王義桅說,「中方領導層絕不會屈服於川普的訛詐式策略。」

中國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創始合夥人葛藝豪(Arthur Kroeber)表示,美國的貿易戰略顯得混亂而無效。「在對華政策上,川普團隊要麼策略拙劣要麼毫無章法,始終低估中國的議價能力和退出談判的決心。」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6月2日強調,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後,美方陸續新增出臺多項對華歧視性限制措施,包括髮布AI晶片出口管制指南、停止對華晶片設計軟體(EDA)銷售、宣佈撤銷中國留學生簽證等。這些做法嚴重違背兩國元首1月17日通話共識,嚴重破壞日內瓦經貿會談既有共識,嚴重損害中方正當權益。美單方面不斷挑起新的經貿摩擦,加劇雙邊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僅不反思自身,反而倒打一耙,無端指責中方違反共識,這嚴重背離事實。中方堅決拒絕無理指責。

「如美方一意孤行,繼續損害中方利益,中方將繼續堅決採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發言人說。

《南華早報》指出,中國持續掌控全球關鍵礦物供應也形成對美反制籌碼。中國稀土磁體佔全球產量90%以上。

在日內瓦會談後,中方被普遍預期將放鬆對七種關鍵礦產的出口限制措施,但中國至今尚未確認是否會取消這些限制。海關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對美出口的稀土永磁材料下降了58.5%,至246噸。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抱怨中國沒有加快關鍵礦產的出口,而這些礦產對尖端電子技術至關重要。

在分析師看來,除非美國在中方重大關切的問題上讓步,否則中方不太可能加速稀土出口審批。信強說:「中國手握稀土這張牌,這當然是對付川普本人的一張王牌,因爲它關乎美國衆多高端產業鏈。這是他們的命脈。」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首席經濟學家董金嶽(音譯)表示,儘管稀土是核心爭議點,但雙方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其他問題上的爭端,如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和國家產業補貼等。

信強表示,雙方必須在一些基本問題上達成共識,美方不能通過施壓迫使中方對話,更不能強迫中國單方面做出重大讓步。

「只要川普繼續表現出極端不穩定,中國方面就會非常謹慎地進行接觸,至少在公開場合如此。」經濟學人智庫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尼克·馬羅(Nick Marro)說。

美國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5月30日出席2025年「里根國家經濟論壇」時,曾就加徵關稅告誡美國政府,不要指望中國屈服,中國「並不害怕」。戴蒙還強調,美國最大的威脅並非中國,而在自身內部。

「我上週剛從中國回來,他們(中國)並不害怕,各位。我並不認同有關他們會向美國屈服的想法。」戴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