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戰爭部 和平的名字遊戲還是「文明的倒退」?
▲美國總統川普於9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把「國防部」改回「戰爭部」。這個聽起來像冷戰小說裡的情節,卻是當前華盛頓的現實。(圖/路透)
●江岷欽/世新管理學院院長
我們不應該因爲愛國主義而盲目到無法面對現實。錯就是錯,不管是誰說的。(You're not supposed to be so blind with patriotism that you can't face reality. Wrong is wrong, no matter who says it.)—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 麥爾坎·利特爾(Malcolm X)
美國總統川普於9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把「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改回「戰爭部」(Department of War)。這個聽起來像冷戰小說裡的情節,卻是當前華盛頓的現實。
白宮強調這是恢復歷史原貌,川普則宣稱「在戰爭部的時代,我們贏得了一切,包括世界大戰」。但語言不是空殼,它既是鏡子,也是武器。一個名稱的轉換,折射出美國在制度、文化與國際秩序上的三重轉折。
語言政治 從「防禦」回到「戰爭」
1947 年《國防重組法》將「戰爭部」更名爲「國防部」,並在1949年經國會立法確立。這不是政府再造,而是冷戰語言政治的產物。當時,美國要在覈武威懾下建立正當性,於是以「防禦」自居,而非「侵略」。德國、日本等戰敗國同樣採用了「防衛」「國防」的命名,以避免重蹈二戰軍國主義覆轍。
如今,川普的複名等於拆掉這道文明防火牆。他不僅否認「防禦」的正當性,還試圖把美國重新定位爲「戰爭的主體」。
這是一種歷史的逆行:羅斯福總統曾在二戰後透過馬歇爾計劃、聯合國與北約,把戰爭能量轉化爲制度合法性;川普卻要讓美國回到叢林式的霍布斯修辭。正如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所言:「歷史總是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憲政與文化 雙重挑戰
法律上,部會名稱改動依法須經國會立法,但川普的態度是「我們就直接做,國會會跟上」。這種「先行動,再逼制度妥協」的手法,延續了他在 IEEPA 關稅案與首都治安聯邦化爭議中的慣例。問題不在於名稱本身,而在於它成爲行政凌駕立法的又一測試點。
另一方面,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則將這場語言遊戲延伸爲文化清洗。他推動撤銷多元化計劃,審查軍校與官方網站內容,移除包括大屠殺歷史與非裔作家 Maya Angelou 在內的出版物,甚至下架婦女與少數族裔的貢獻記錄。再加上全面排除跨性別軍人,美國軍隊正在重塑爲一支「去多元化」的力量機構。
「戰爭部」的語言,不只是象徵,而是逐步落實在文化與人事政策上。
國際對比 語言與合法性的全球共識
若將美國放回國際語境,這場改名更顯突兀。冷戰後,幾乎所有大國都刻意以「防禦」來維持合法性,例如:
日本從戰後的「防衛廳」到 2007 年升格「防衛省」,始終避免使用「戰爭」語彙,以安撫鄰國與國內輿論。
德國二戰後的「國防部」(Bundesverteidigungsministerium)就是明確的「防禦」定義,彰顯與納粹侵略決裂。
中國大陸對外同樣自稱「國防部」,雖然行爲常被批評具有攻擊性,但語言仍維持「防禦」的基調。
在這樣的全球共識下,美國此刻公開自稱「戰爭部」,勢必會被盟友質疑其承諾是否還是「集體防禦」,而不是「單邊出兵」。對手則可能以此正當化自身的軍備升級與聯盟擴張。塔西佗筆下的冷峻史筆再度浮現:「帝國的赤裸真相就是,武力是唯一的語言。」
▼美國此刻公開自稱「戰爭部」,勢必會被盟友質疑其承諾是否還是「集體防禦」,而不是「單邊出兵」。(圖/CFP)
當代文明的分岔路口
或許,川普的支持者會說,這是一種「正名」:美國坦率承認自己是戰爭的主宰,唯有強硬才能換來和平。但這種邏輯更像邱吉爾的黑色幽默被庸俗化的版本——從「如果你想要和平,就準備戰爭」,變成「如果你想要選票,就高喊戰爭」。
真正弔詭的問題在於,美國若放棄「防禦」的修辭,是否還能維持制度合法性?在國內,它可能助長軍國主義文化;在國際,它可能削弱盟友信任,強化對手的武力正當性。
和平 能從戰爭部走出來嗎?
川普的「戰爭部」不是一場單純的命名遊戲,而是一場語言、制度與文明的試煉。羅斯福總統以「防禦」與制度打造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而川普則試圖用「戰爭」與力量重塑美國形象。兩條道路,映照出美國在 21 世紀的分岔口:一個文明制度大國,還是一個武力軍事強權?
馬克吐溫曾說:「歷史雖不會完全複製,但總會押韻。」川普的「戰爭部」正是這樣的韻腳——它或許能帶來短暫的政治掌聲,卻更可能讓美國在文明的歷史長歌裡,留下不和諧的音符。
問題是:這樣的韻腳,能否真正押出「和平」的旋律?
▼川普的「戰爭部」不是一場單純的命名遊戲,而是一場語言、制度與文明的試煉。(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