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促成以哈停火 為和平做了實事

加薩武裝組織哈瑪斯在8日晚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第一階段「以色列囚犯交換哈瑪斯人質」的計劃,若能於下週實踐,將是川普總統非典型外交協商的高光時刻。未來按川普20點和平計劃部署,要各方重回哈瑪斯恐襲的兩年前狀態,在川普第一任時「亞伯拉罕協議」基礎上,把握建設中東的歷史契機。

按「第一階段」預定協議,以色列開始小規模自加薩撤軍,哈瑪斯需要釋放所有的20位以色列人質,並交出20多具人質遺體。以色列除停止所有攻擊,還要讓更多民生援助進入加薩。川普宣稱所有人質在13日獲釋後,加薩將不再聽到槍砲聲,百姓不再流離失所。

哈瑪斯釋放所有以色列人質,等於放棄討價還價的最大籌碼;但以色列除釋放戰前就被判終身監禁的250名恐怖分子囚犯,與1700名戰俘,以軍仍將駐紮在加薩一半以上地區,以阻止走私武器進入加薩。整體而論,這項協議對以色列較有利。

哈瑪斯之所以敢答應,因爲川普總統保證以軍不會追殺。但對以色列而言,沒有清剿所有哈瑪斯成員,反而釋放在囚的恐怖分子,也擔心春風吹又生,難保恐襲再犯。

釋完人質後,各國現在纔要開始「摸着石頭過河」,除以軍仍部署在加薩走廊外,接着是建立國際專家組成的委員會進行臨時管理,同時成立國際穩定部隊,負責訓練和支援巴勒斯坦警察,並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全。美國將先派200美軍參加穩定部隊。在以軍分階段全部撤出加薩的同時,展開川普自任主席的「和平委員會」的加薩重建和經濟發展計劃。

若按計劃實施,哈瑪斯未必就此成爲歷史名詞,但至少會安靜一段時日。在恐襲之前,以色列外敵環伺,被伊朗與代理人哈瑪斯、真主黨、及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什葉派民兵組織等,在中東地區建立「威懾平衡」,以色列全天候備戰。如今哈瑪斯、真主黨與伊朗,都遭到重創,原先局勢丕變。

川普第一任的「亞伯拉罕協議」,原本是美國撮合以色列與中東主要國家,尤其是遜尼派沙烏地阿拉伯已與以色列展開私下接觸,眼看中東就要邁開發展大步,但什葉派伊朗授意哈瑪斯發動恐襲,摧毀與西方展開的融冰契機。

哈瑪斯恐襲之舉,造成舉世公憤,以色列師出有名,戰略上趁機大反攻,一舉剷除所有宿敵。但以色列以優勢軍力在加薩濫炸濫殺無辜,同樣遭世人不齒。等到川普重回白宮,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更肆無忌憚,一面清剿哈瑪斯殘部,最後更是出擊幕後主使的伊朗。

哈瑪斯可視爲以色列與中東諸國對話路上的絆腳石,這塊石頭總是要有人搬走。川普第二任上臺後,重新佈局中東,繼續拉攏與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及卡達,卡達正是哈瑪斯的主要靠山。

以色列日前攻擊卡達,讓川普難以自處後,出手逼迫內唐亞胡爲侵犯卡達主權道歉,卡達要回面子後,在埃及與土耳其支持下,迫使哈瑪斯接受這項停火之議。

這項協議對以色列而言,雖打亂了內唐亞胡一舉鯨吞加薩的意圖,但仍取得兩年前幾乎難以想像的勝利。對整個中東而言,如果重建加薩走廊成功,加薩人民重拾安定,建立不再以摧毀以色列爲目的巴勒斯坦國,亦機不可失。

對川普而言,促成這項廣受好評的協議着實不易,也讓世人見證他霸氣威嚇的實力。川普今年仍沒盼到他心心念唸的諾貝爾和平獎,但他的確做了件對和平有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