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計畫 日韓不買單、專家也看衰

美國駐曼谷大使館一等秘書謝依(左起)、阿拉斯加天然氣管線開發公司創投經理季辛吉、能源與基礎設施資產公司Glenfarne創辦人兼執行長杜華爾、美國駐泰國大使葛德克、Glenfarne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總裁普萊斯蒂齊及泰國能源部常務秘書帕薩特,六月底簽署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計劃合作協議。美聯社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試圖藉由關稅談判,啓動阿拉斯加天然氣管線計劃。然而,日本和南韓都拒絕將相關承諾納入貿易協議,臺灣和泰國則已簽定採購阿拉斯加天然氣意向書。

阿拉斯加天然氣計劃包含一條貫穿該州的800英里管道,成本超過600億美元。華府認爲,連接阿拉斯加北部氣田與南部尼基斯基港的管線,可加速向太平洋盟友供氣。美方將該計劃與關稅協商綁定,施壓日韓支持。

華府能源顧問Rapidan Energy稱該計劃爲「政治凌駕商業邏輯」的投機性投資。報導也說,目前尚未有任何亞洲企業投資該項目股票,即便是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天然氣購買意向書,日、韓也尚未簽署。

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採購方JERA的低碳燃料主管津輕說,由於想給川普「一點甜頭」,日本官員要求該能源集團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考慮該計劃,「日本政府一般不會這樣說」。該計劃將運輸至日本的時間縮短爲8天,而自墨西哥灣運輸則需35天;但仍需「詳細資料」才能「簽署長期供應合約」。

1名直接參與美日貿易談判的人士說,白宮僅說「美日正探索1項新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承購協議」,與川普吹噓的每日將「合資經營」相去甚遠。日本官員說已同意「審查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計劃」。

1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南韓官員說,首爾對「該項目經濟可行性抱持極大疑慮」,特別是管道建設。首爾同意未來4年投資千億美元至美國液化天然氣項目,隨後澄清並未承諾阿拉斯加計劃,「美國沒有提供我們需要的成本資訊」,還補充若美國未施壓,南韓「絕不」考慮投資該項目。

阿拉斯加州州長鄧利維日前訪問臺北,臺灣中油於3月簽署不具約束力的意向書,每年自該項目購買600萬噸天然氣,泰國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PTT也於6月簽署採購200萬噸天然氣意向書,鄧利維否認川普以關稅威脅盟友加入。

Rapidan Energy稱,該項目第二階段就耗資600億美元,爲10年前預測的330億美元兩倍,這還不包括第一階段800英里管道成本,先前評估爲108億美元,計劃存在超支與環保法規挑戰。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