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澎湖乞龜民俗 湖西幼兒園帶幼童深入體驗逛廟宇

湖西鄉立幼兒園13日安排學童到鄉境內熱門廟宇乞龜。(湖西鄉公所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湖西鄉立幼兒園13日安排學童到鄉境內熱門廟宇乞龜,圖爲龍門觀音宮的大米包龜最讓幼童覺得既有趣又難忘。(湖西鄉公所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澎湖西乞龜民俗,昨、今(13日)兩天雖有春雨鬧場,但繼馬公市公所辦公大樓元宵當天首度提供2只百斤米包龜,供幼兒們體驗元宵「擲筊乞龜」習俗後,湖西鄉立幼兒園也熱性不減,安排全園學童到鄉境內熱門廟宇乞龜,親身參與並體驗澎湖特有的乞龜傳統習俗。

特別到場與幼童一同參與乞龜儀式的湖西鄉長陳振中表示,認識一個地方的文化,最好的的地方就是從廟宇開始,乞龜活動不僅是民間信仰的表現,更承載着「知恩、惜福、回饋」的精神,希望透過這次體驗,讓孩子們從小認識家鄉文化,學會珍惜並懂得感恩。

湖西鄉立幼兒園是13日上午分兩梯次帶領全園學童,前往有金磚龜的尖山顯濟殿與4萬3千斤大米包龜的龍門觀音宮,親身參與並體驗澎湖特有的乞龜傳統習俗。尤其觀音宮的大米包龜與創意烏龜展示,也讓幼童們覺得既有趣又難忘。

幼兒園強調,乞龜活動的過程,不僅是向神明祈求,也讓孩子們學會感恩與回報,這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陳鄉長說,要在澎湖,元宵節期間的乞龜活動不僅是信仰的表達,更是人們與神明建立連結的一種方式。廟方每年精心準備不同的「龜」,供信衆乞求祝福,而民衆在心願實現後,也會回贈更大、更具價值的龜,形成一種善的循環,展現信仰與誠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