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金門古老漁法 「擼麥蝦」手抄網研習班開辦

金門古崗社區發展協會開辦2場「犛麥耕海」手工擼麥蝦網製作研習班,傳承地方古老漁法。(圖/董森堡議員服務處提供)

「擼麥蝦」是金門從古流傳的漁法之一,隨着高齡匠師逐漸凋零,製作手工捕蝦網的技巧與工法恐將失傳,古崗社區發展協會今年承接海洋委員會計劃,開辦2場「犛麥耕海」手工擼麥蝦網製作研習班,邀請老漁師們傳承這項獨有的工藝技巧,過去曾協助縫製網具的婆婆媽媽們更是搬出家中古董縫紉機,指導年輕學員們製作網具、暢談早年全家齊心參與擼麥蝦工作的漁村往事。

這2場手工擼麥蝦網製作研習班吸引滿額學員參與,其中包括村中的年輕鄉親,還有來自臺灣地區的漁業科系老師。活動邀請到村老董羣省、前金門農工養殖科主任董倫如擔任講師,董羣省以古崗老漁師的經驗,向學員們解說擼麥蝦的時節、氣候、潮汐、漁事技巧和漁村舊況;董倫如則以本身的專業,分享麥蝦生長環境、科屬分類、生物特性,以及食用方法。

過去曾協助縫製「擼麥蝦」網具的婆婆媽媽們搬出家中古董縫紉機車,指導年輕學員們製作網具。(圖/董森堡議員服務處提供)

前金門農工職校養殖科主任董倫如(右前)指導學員們「擼麥蝦」的技巧,傳承這項傳統的漁法技藝。(圖/董森堡議員服務處提供)

董羣省表示,「擼麥蝦」是金門傳統漁業,在金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早年盛產時節,古崗地區全村會動員參與,村中的婦女幫忙縫補麥蝦網,或是將麥蝦曬成「蝦皮」,有的鄉民則會把現撈的麥蝦摻着蔬菜、紅蘿蔔作成「麥蝦炸」,享用這季節的美食;但隨着時代改變,「擼麥蝦」的現況已大不如前,更遑論網具的製作與傳承,因此董羣省希望透過課程的宣傳,讓大家記得這項傳統的漁法技藝。

董倫如則指出,金門人稱的「麥蝦」與臺灣最知名的「櫻花蝦」同屬櫻花蝦科,但屬毛蝦屬,因步腳退化,所以只能懸浮游泳,具趨光性。因味甘甜,早期漁村皆以麥蝦當天然甘味劑,加入面線中,料理簡單快速,味美又營養。當蝦羣靠岸時,漁民手持麥蝦網具涉入海水之間,約莫在胸口的水深就可以撈取,「擼麥蝦」可以說是最基本的沿海漁業,更是金門最傳統、最在地漁事文化,有潛力開發成爲最具特色的本地美食。

而在網具研習中,社區發展協會還商請到多位曾經協助麥蝦網具縫補的漁民太太示範網袋的製作技巧,還有強固網具的車縫方式,甚至拿出家中珍藏一甲子以上的老縫紉機來支援網具製作,讓許多參與的學員大開眼界。

董羣省則解釋製作過程中竹竿的取材、曝曬、鎖具、綁定方法、組合步驟,還有在水中操作網具的程序和技巧,學員們無不感受到老漁師堅持的匠人精神,還有早年漁村社會豐收季節全村動員的熱絡氣氛。

古崗社區發展協會也預告,除了「擼麥蝦」網具製作之外,該社區也將於近期辦理數場下海實作的研習,屆時歡迎對於海洋文化有興趣的民衆,關注臉書「金門古崗自然村」粉絲專頁,將會有招生及活動日期說明,歡迎大家一起來認識金門傳統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