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年民俗 與創意接軌 學甲慈濟宮聯手金犢獎徵IP形象設計
被列爲市定古蹟臺南學甲慈濟宮每年皆會舉辦國家重要民俗慶典(圖/學甲慈濟宮提供)
爲推動文化創新與世代傳承,臺南學甲慈濟宮再度攜手時報金犢獎,主題爲「保生大帝IP形象設計獎」。以「現代感、趣味、潮流」爲創作調性,邀請全球青年學子運用設計力與創造力,打造新世代眼中的保生大帝形象,引領宮廟文化邁向潮流時尚與數位創新,讓這位守護臺灣三百餘年的信仰主神,走進年輕族羣的視野與生活。
廟中珍藏逾200餘件葉王交趾陶作品,被譽爲「臺灣第一國寶」(圖/學甲慈濟宮提供)
被列爲市定古蹟的學甲慈濟宮,始建於於清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爲全臺保生大帝開基祖廟。主祀自宋朝流傳至今、逾八百年曆史的保生二大帝,亦奉祀謝府元帥、中壇元帥、黑虎將軍等神尊。每年農曆三月十一舉行的「國家重要民俗-學甲上白礁」祭典,源於先民自泉州白礁渡臺的歷史情懷,象徵對祖地的遙念與對土地的飲水思源落地深耕。此項祭典自2008年登錄爲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並於2022年獲文化部認定爲國家重要民俗。廟中更珍藏逾200餘件葉王交趾陶作品,被譽爲「臺灣第一國寶」,以及剪黏大師何金龍、彩繪巨擘潘麗水與李漢卿、木雕名匠蘇水欽等國寶級藝師之傳世工藝。
每年農曆三月十一舉行的「國家重要民俗-學甲上白礁」祭典(圖/學甲慈濟宮提供)
此次IP設計獎鼓勵參賽者大膽發揮,無論風格、材質、肢體動作與表情皆不限,期望透過簡潔時尚的線條、幽默可愛的造型與符合當代審美的潮流語彙,重新演繹保生大帝的形象。這不僅是一場創意競賽,更是一場跨越世代的文化對話,讓年輕人有機會參與傳統、認識信仰,並將百年文化以嶄新方式傳播至國際。
第34屆時報金犢獎國際競賽報名將於5月18日24:00截止收件。第一階段評審將於5月23日至5月28日進行,後續入圍名單公告詳情請洽時報金犢獎官方網站。(https://timesaward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