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3代 龍眼古法烘焙更飄香
彰化縣龍眼乾業者茆朝鈞表示,龍眼乾烘乾歷時5到6天,每天要爲龍眼「翻身」3到4次。(葉靜美攝)
彰化龍眼果農今年喜迎大豐收,龍眼除鮮食,有業者將其烘乾成「龍眼殼」(桂圓)上市,但市面所見「龍眼殼」多爲機器烘乾,鮮少看到傳統龍眼木慢火烘乾,主要因費時又費工,業者茆朝鈞表示,龍眼從鮮果到龍眼乾,歷時5到6天,其間要維持爐火溫度外,每天還要爲龍眼「翻身」3至4次,避免下層受熱過度,他透露烘乾期間,每天一睜開眼,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而是先爲龍眼「翻身」。
「這是做信用的」茆朝鈞表示,古法烘乾龍眼前,要先請工人把成串龍眼剪成一顆顆,如此就要耗時約1天,之後還要再經過約5至6天的烘乾,「龍眼殼」若不夠幹就容易壞,一定要烘至外殼變硬、裡面的果肉變成黑色纔算大功告成。
茆朝鈞家烘乾龍眼的竈臺形似烏龜,龍眼木在如烏龜嘴的竈臺外燃燒,再將熱氣帶入竈臺內,慢慢烘乾烏龜背上的龍眼。他說,烘乾期間不僅長達5、6天,每天還要爲龍眼「翻身」3至4次,避免下層龍眼烘過頭。他說,古法烘乾龍眼費時又費工,加上夏季高溫及竈臺溫度令人汗水直流,都讓這項古法逐漸沒落。
走進茆朝鈞家的龍眼烘乾坊,可見四周堆滿平時收集而來的龍眼樹枝,有粗也有細,細的做爲起火之用,粗的則用來烘乾龍眼,茆朝鈞表示,古法烘乾「龍眼殼」是從阿嬤時代傳下來,再由父親傳給他,已經傳承3代、超過1甲子的時間,他說,阿嬤的時代就堅持以龍眼木烘乾,最主要就是因爲以龍眼木烘乾後的「龍眼殼」更香。
茆朝鈞表示,若900斤的鮮果龍眼,烘乾後,重量約剩350斤,而3斤的桂圓,才能取出1斤的桂圓肉;對於如何保存桂圓及桂圓肉,他說,開封后的桂圓肉要放冰箱冷藏,但自家烘乾的桂圓不用冰冰箱,可以室溫存放約1年,買回家只要隔一陣子,就拿到太陽底下曬到龍眼殼變熱即可,除了可以避免反潮,也能增添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