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小宅能買嗎?專家提醒三細節
一、買房不衝動,留意房貸條件。第一個要提醒消費者的是,低總價未必等同低自備款。陳繼先表示,如果房屋權狀小於15坪,部分銀行可能降低貸款成數甚至提高貸款利率,對自備款與月付能力較有限的首購族而言,反而會增加財務壓力。部分銀行還會以房屋距離捷運站遠近,來衡量貸款條件,要謹慎決定。尤其部分小宅建案因爲總價相對親民,吸引投資型買方購後出租,當社區內短租住戶比例提高、人員往來複雜,可能降低社區管理品質與自住客購屋意願,增加未來轉手難度。
二、坪數可以小,格局不能亂。此外,市面上小宅產品的公設比通常較高,有些建案甚至超過40%,大幅縮減室內的可使用面積,所以選購時應仔細評估「空間規劃是否合理」、「有無保留必要收納與家電空間(如衣櫃、收納櫃、冰箱、洗衣機等)」、「未來傢俱配置空間」,以符合自己的居住需求與生活習慣。
陳繼先補充,可以從室內格局、使用坪效、樓層高度與採光景觀等幾處判斷,例如格局是否方正、有無太多走道空間浪費。也要留意小宅產品很多都有夾層設計,如果樓層高度不足,視覺上可能會更壓迫,影響居住感受;還有小宅大部分爲單面採光,如果棟距不夠可能會影響室內採光,窗外若對着牆面或雜亂景觀,則會影響居住心情,也要留意室內隱私性等,才能住得舒適。
三、入手低總價,持有成本別忽略。除了考量居住品質,持有期間的固定花費也要掌握,包含房屋稅與管理費等,由於小宅建案通常屋齡較新、房屋評定現值較高,每年要繳的房屋稅,恐怕就會比同樣總價的中古大樓或公寓高出不少。
陳繼先指出,可不能小看每月支出的管理費,大多數屋齡較新的社區,因爲公共空間通常較大、設施較豐富,普遍每戶需要均攤的管理費就比中古社區要高;如果爲中小型社區,因爲總戶數較少再推高均攤費用,管理費可能高達每坪100~150元,即使購買15坪小宅,每年仍要繳納約2~3萬元管理費。因此購屋前一定要把持有成本合併考量,纔不會因後續費用負擔而影響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