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收益率鬆綁 保險業今年大手筆買店面、樓辦

在臺北市中心,保險業則鎖定整棟商辦物件,臺灣產物保險4月以20億元購入臺北大同區承德路整棟商辦;富邦人壽8月也砸下28億元,購入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的「星聚點KTV臺北旗艦館」,並採售後回租的方式經營,確保有穩定的投資報酬率。另外,內湖廠辦也是熱門標的,臺灣人壽及臺銀人壽分別以14.78億元、4.6億元購置整棟型以及店面型商辦,顯示壽險業資金持續偏好自用與收益型不動產。

而陽信銀行今年購置不動產的動作也相當積極,2月以3.98億元買下新竹東門街整棟商辦;9月更斥資4.46億元購入士林「圓山一號院」三間店面,作爲自家的銀行分行據點。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央行從2022年開始利率連五升,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投報率門檻從先前的2.095%拉高到2.97%,已逼近3%,投資商辦幾乎已無法達到報酬率,因此不少保險業者,包括新壽,將目光轉向待開發的地上權案,由於開發完成前免受收益率限制,可讓資金佈局更具彈性。

張旭嵐指出,保險業投資不動產的高收益門檻在今年出現轉機,自2025年起,金管會調整保險業不動產收益率計算標準,從原本的2.97%下修至2.545%,大幅緩解保險業者「帳面收益率不足」的壓力,等於釋放資金運用的空間,讓保險業更有餘裕,長期佈局精華區整棟商辦大樓,產權完整,有利統一管理,亦可穩定租金行情,未來重建、買賣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