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亮綠燈 4月住展風向球穩定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現況不明朗,供給面謹慎,非主流的新成屋在4月推出的戶數月減600多戶,落至僅200餘戶,無指標案可言,個案至多是20多戶量體,整體冷清。

陳炳辰指出,520檔期供給量縮確立,之後雖還有臺北市北士科重劃區、大巨蛋周邊,和新北市的林口新市鎮、央北重劃區,與基隆市中山區有可期待指標案,但臺北市北車一帶、桃園市的青埔與A7生活圈 、新竹市東區等更多其他大案依然能延就延,建商心態不算樂觀,惟新案供給偏少的有限選擇下,買氣或也較能集中推升。而市場終究籠罩在美國關稅、臺幣升值的危機陰霾,上半年傳不出好消息,下半年暑假、颱風、民俗月等因素例行性干擾,蛇年回溫無望,不如盼望馬年馬到成功出現轉機可能性。

價格方面仍無變動,開價與成交價之間維持一成以內,建案不降價,要進場的買方倒見價格配合度,嘴上喊貴,出手很誠實。另也有小宅物件的總價誘因,換算單價居高不下。而臺北市的議價率較高,大安區、松山區還是有新案來到單坪200萬元,然買氣集中在100-120萬元,甚至萬華區、內湖區、文山區有9字頭新案,首都高房價亦難一概而論,稍拉大議價空間。

恰是供給量小對需求面有所刺激,追蹤指標建案每週平均來客組數、成交組數有所增加,來客組數爲24.8組,成交組數是2.7組,爲去年9月央行第七波打房政策以來新高,出於當前勇敢進場案大多有着指標意義,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以此爲主旋律下,體質健全者促成個案熱潮就不意外。

即便個案推升買氣,回溫力道尚緩,加上指標案量體也大,不論新舊案的去化時間均得一年半載,4月待售建案數仍走升,來到1271案,持續爲3年半以來高點,所幸增幅放緩,增加36案,不比前兩月各有74、57的增加案數,建商推案能延就延,也算自主控制推案時辰,以免劇烈賣壓。另以桃園市待售案增案較多,二線區域大園區、觀音區,或是熱門地域捷運A7、A20站一帶的銷售速度慢,庫存水位上升。